郏县文庙: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文庙,以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但是,在河南省的中部平顶山市下属的郏县,也有一座著名的文庙,可惜藏在深闺人不知——

2017年12月31日下午,我和家人开车经过郏县,寻访了老县城中的文庙,成为我到达的第695处“国保”单位。因为这座文庙的建筑气势恢宏、工艺考究、结构典雅、雕刻绝伦、彩绘超群,所以被誉为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整座文庙坐北朝南,继承“自古孔庙无南门”的习俗,东侧的入口很不显眼,正南面则是一道围墙。香港孔教学院捐赠的一尊孔子像,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并肩安放在围墙之外,展现了这里崇高的地位。

走进文庙,中轴线上,泮池、泮桥和戟门依次呈现,共同围成第一进院落。在泮池和戟门之间,原本矗立着一座棂星门,如今早已荡然无存。这里空间开阔,阳光明媚,成为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

戟门东侧是名宦祠,供奉着汉代以来,曾经在郏县任职,并造福一方的十九位县令;西侧的乡贤祠,敬奉着郏县籍的历代先贤。可惜,它们均大门紧锁,旁边的房间还被改造为志愿服务站和微型消防站。

穿过戟门,进入祭拜庭院。青砖垒砌的焚金炉和铜质的大香炉,一方一圆,一砖一铜,赫然呈现在院落中央。周围树木参天,两侧廊庑环绕,依稀可以想象这里香火鼎盛时候的热闹场景。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殿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殿檐下的大额枋、平板枋和斗拱上,透雕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的图案。

殿前迎面的四根檐柱,通体浮雕腾龙形象,柱顶装饰獠牙虎面,两者对望,相互嬉戏。柱础八面浮雕,中间二柱础的正面雕刻河图和洛书,其他的柱础分别雕刻着鱼跃龙门、一品当朝、封侯摘印等吉祥图案。

在大成殿前的草地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大量的石刻,包括墓志铭、画像石、石狮、石碑等。画像石以门为主,门柱、门扇、门楣等构件一应俱全,雕刻着铺首、人物、神兽等各种图案。可惜,它们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游人竟然可以随便地践踏!

在唐代的时候,孔子后裔就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乃曲阜孔府的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时期,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支持下,孔氏家族的“郏县支派”和“宁陵支派”“鲁山支派”迁到郏县的宗亲联合,共同创建孔氏家庙,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代泰和六年(1206年),时任知县张志行在原址上重建起这座文庙,明清两代大修十次,建国后又多次维修。

Hash:6824b2b218108353c43ebe3e4b17041e0e571099

声明:此文由 申威隆:陕西文博一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