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塔山名将”,担任大军区司令员最多者,骨灰撒塔山常伴烈士

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5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济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的开国中将吴克华,在解放军历史上是任大区司令员职务最多的一个。他去世后,家人遵照遗愿,1988年8月1日将其骨灰撒在锦州塔山之上,与烈士们相伴。

吴克华,1913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中畈乡。

1928年1月,方志敏领导弋阳起义后,开办了信江军政学校。

1929年9月,吴克华到了信江军政学校后,曾想放弃扛枪当“逃兵”。因为他吃饭慢,站队站不好,经常受教官的训斥,他受不了,有时想当逃兵。

吴克华事后回忆说,他之所以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是方志敏教导他要“锻炼成为红色指挥员”。

1929年,吴克华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任红8军团21师63团参谋长,参加了赣东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4年,吴克华参加长征,先后任红5军团直属第39团参谋长、红5军13师37团团长,多次率部担负后卫,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中革军委的通电嘉奖。

抗战爆发后,吴克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副司令员、第二支队司令员、5旅旅长,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巩固和发展了胶东抗日根据。

抗战胜利后,吴克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纵队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

1948年10月,在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阻击战中,吴克华率部坚持昼夜,击退国民党军11个师的进攻,阻止了国民党“东进兵团”对锦州增援。塔山战役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创造了我军防御作战的范例。

战后,四纵三十四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称号,吴克华也被誉为“塔山名将”。

罗荣桓元帅感慨地说:“四纵打得好,像这样的阻击战范例,在我军历史上还是少有的。”

有人将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与黑山阻击战以及淮海战役中的徐东阻击战,并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

1955年,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7年9月之后,吴克华相继担任成都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此前他担任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和铁道兵司令员。

1980年他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叶英剑元帅对他说:“老吴,你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呀!”

吴克华两次立遗嘱。第一次遗嘱:“如我光荣了,恳求组织上把我埋在母亲身边”。

吴克华生前念念不忘塔山狙击战中牺牲的战友。此战,四纵伤亡3145人,767名战士牺牲在塔山。

1987年2月,他病危时留下遗言:“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牺牲的战友,心里非常难过。我死后,就把骨灰撒往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吧。”

1987年2月13日,他在广州逝世,时年74岁。

1988年8月1日,吴克华夫人张铭携子女,将吴克华的骨灰撒在锦州塔山之上。

弋阳县中畈乡芳家墩村建有吴克华将军纪念亭,位于吴克华母亲墓地山顶上,立有吴克华将军的高大雕像。(图片来源网络)

Hash:84d666d323da7546dd3cbb462c4e9c7eff6be60c

声明:此文由 老杜看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