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寻访“摩崖石刻”

冒雨寻访“摩崖石刻

文赵志瑞

对于考古,其实并不在行,也没有太大兴趣,之所以冒了雨去寻访隐在大山深处的“摩崖石刻”,是因为以“不是在山西,就是在来山西的路上”著称、已经走遍山西119个县、并写出了《发现最美古中国----山西秘境》一书的作者刘勇老师来了,有幸跟了一起去寻访。

祁县境内的大山,大概占了全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浩瀚的山林,孕育了万物,也珍藏了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留下的许多宝藏,寻访的“摩崖石刻”,就是其中的一项。

车到群山之中的一个山凹,停了下来,几个人顺着同道人提供的方向,继续步行前往。

五月的大山深处,已经是泉水淙淙,悦耳的泉水声,就那么叮咚有致地追随着几个人探寻的脚步。到又一个山凹时,一条五、六米宽的清溪,挡住了寻访的去路。好在并不深,水中间,还有人为垫出来可以下脚的大石块。于是几个人拿捏着,踩着垫出来的石块陆续通过。不小心踩进水里湿了脚的,也大有人在。年龄最大,已经七十多岁的刘乃春老师,更绝,直接脱了鞋袜涉水而过,看得人都跟着感觉脚底发凉。好在几个人都顺利通过,于是继续前行。

到了山里,那里都一样。起伏连绵的山,蜿蜒曲折的路,好像一时半会儿,根本走不到头。好在有清澈的清溪伴着,有绽放正盛的各色野花赏着,到也满有怡趣。只是几个陡转之后,随着山势的逐渐攀升,头项的云层,居然也浓密起来,转眼就浓云一片,零星的雨点,就在头顶飘洒起来。

走在最前面奔着跖碑而来的范培杰老师他们几个,早已不见了踪影。跟在后面其实是跟着过来玩赏的我们几个,又不知道寻访的地点到底在那里,只能拄着从崖边枯枝堆里抽出来暂且充作“登山杖”的木棍,冒着雨,继续往前赶。好在并不算太远,也就半个来钟头,就看见了冒雨爬在路旁一丈来高山崖上,正在往里看着什么的刘勇老师和范培杰老师他们。

停到崖下看时,才发现几个人看的,原来是一处由石块砌出来的小窑洞,窑洞并不太高,也就一米多点,而几个人,却挤在洞前不大的那点岩石出沿上,看着里面,在指指点点地研究着什么。

此时,雨已经变得有点大,噼噼啪啪地落下来,砸在人的脑袋上,而小窑洞上面的几个人,却继续指指点点地讨论着,兴趣不减。于是就好奇着,也踩着几乎直立的陡峭岩石,一个个上去,轮流看一眼让刘勇老师他们一路寻访而来,冒雨也不肯往回退的“宝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上去看时,才发现小窑洞并不深,也就一米多点,最里面,却塑着一樽两尺来高的石佛,奇异的是,石佛居然是有颜色的。赫红色的石佛,盘坐在青蓝色的小佛龛里面,两边各有两樽同颜色的站佛。而佛龛的外面,上面是宝顶似的石刻,两边又各刻了一樽头戴“济公”帽的一尺来高的小人。小人旁边,还刻着字。佛龛下面,中间是一个中心像火炬,周围却围着精致图案的清晰雕刻雕刻两边,又各蹲着一只像豹子一样的石刻动物。而整座雕刻,从佛龛,到里面的塑像,再到外面的石刻,又都雕刻于同一块大岩石。里面蕴涵的史学价值,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太懂,但在深山老林里,猛然见着如此精致的、带了颜色的雕刻,还是感觉挺好奇。

下来时,雨下的更大,早一点下来的范培杰老师脑门上,已经满是水珠,而石崖旁边从石缝里长出来的一簇金黄色的“马茹茹”花,却在雨中梨花带雨地,更加显得娇媚。

一点点大起来的雨中,懂文物的刘勇老师他们,却还爬在上面继续研究着什么。裸露在外面的后背,已经洇湿成大片的深色。原来是想跖,又因为下雨太湿跖不成。于是几个人下来,冒着有点小下来的山雨合影留念,念叨着不虚此行,踏上归程。

也是怪哦,开始往回走了,下了好半天的雨,居然停了。不一会儿,太阳就钻出云层,四周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刘勇老师就念叨,说幸亏没有因为下雨往回返,这是佛主在考验咱们!雨中寻访,才见虔诚。以后想起来,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刘勇老师边走边念叨,却念叨着转了话题,突然指着前面叫大家快看。看时,才发现前面又一座高高的山峰,远远地,矗立在天边。远远的山峰上面,是一点点逐渐褪出来的蓝蓝的青天和一朵接一朵的朵朵白彩。再看,也跟着惊奇的叫起来,才反应过来刘勇老师为什么叫大家快看。原来刚才还墨绿一片的山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突然变得一点点明朗和层次分明起来。山上的绿,就那么高高低低的,深深浅浅地从山顶一层层顺坡而下,逐渐变成了层次分明的满坡金绿、满坡晴朗。更有那些有如出水芙蓉般的丛丛野花,也那么黄的黄,紫的紫,一簇簇、一片片地点缀在万绿丛中,与雨后显得越发滋润的满坡绿色一起,将整个山谷,装点成了一幅色彩分明的山水画。让人由不得感叹一声,真的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够见彩虹啊!

一直回到城里,跟县里喜欢文物的田健老师、武文全老师他们聚到一起,才明白专门过来访古的刘勇老师,为什么雨中跑一趟还那么意犹未尽的兴趣满满、收获满满。原来那樽到最后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具体方位的石佛,居然是“大隋”时期的雕刻,算算,都保存了多少年了?可让田健老师、武文全老师他们念叨起来,却是那么的忧心忡忡。他们不知道如此珍贵的文物遗存,到底该如何保护,只能尽可能地向所有人模糊石刻的具体位置,避免这一处保存了一千多年的“摩崖石刻”,被文物贩子发现,进而遭到破坏。

刘勇老师就建议要么暂且石头封闭,避免被更多的人发现;要么异地保存,给石刻以更加完备的保护措施。但是那一种,武文全老师他们都感觉不完美,还是忧心忡忡。刘勇老师就表示,他会向省文物局反映,争取更好的保护。

听着不太懂,但还是为刘勇老师他们保护文物的精神所感动。中国这么大,文物那么多,以国家的力量,肯定顾不过来。幸亏有刘勇老师这些历史考证者,依靠民间力量,为这些珍贵留存能得到更好保护而不断努力着。

因为他们的存在,文物遗存甚幸;因为他们的存在,传统文化甚幸。

作者简介

作者:赵志瑞,1968年12月生,山西祁县人,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祁县支行。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丹枫小筑”为纯文学公众平台,以发布精选原创文字为主,欢迎广大朋友关注,投稿请参阅右下方“平台事务”栏目“投稿需知”相关内容。

“特约专稿”栏目为需要者提供特约文字服务。

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投稿!

Hash:c912f2bb85be026aa6fdcf024f6c000df928c321

声明:此文由 丹枫文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