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百年老校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济南

一所百年老校,

好如一颗深深扎根土壤的参天大树

它传递的是一代人的精神和信念。

如果走进济南的百年老校,

你便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济南人承载着的

信仰以及沉甸甸的记忆……

教会组办的高等学校

齐鲁大学

济南的齐鲁大学是旧中国13所教会大学之一,是20世纪初由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会组织在山东合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它起初是一座很小的教会学校,经过长期经营扩充,逐渐发展起来。

当时学生来源广泛,来自各省市、社会各阶层,有教徒、也有不信教的人。学校所设科系繁多,是当时山东省内最大的一所高等学校。

1930年,老舍先生(舒舍予)来到齐鲁大学文学院任院长,住在南辛庄的一个四合院

学校校门坐南面北,名“校友们”,位于今历下区文化西路路南。门的造型完全采取中国传统的三间三楼式的牌楼形式,1924年6月17日落成。

新生入学首先迎接他们的是这座大学校门。顺着齐鲁大学南北轴线,依次是办公楼、考文楼、图书馆、伯根楼、齐鲁神学院、康姆礼拜堂等。

学校建筑方式中西合璧,既有屋脊吻兽、花木雕刻,也有西方园林布局。

(位于文化西路的礼拜堂立面)

1949年齐鲁大学停办,1952年以后其校址为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今为山东大学医学院校址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址。

(原礼拜堂旧址现改建为医学院主楼)

齐鲁大学旧址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山东首所官办新学堂

山东大学堂

清朝末年,朝廷为了缓解社会危机,打出了所谓“变法”、“育才兴学”的旗帜。

一向善于投机钻营的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闻风而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0月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

这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新式大学堂,也是全国最早的省立官办高等学校之一。

山东大学堂学制分备斋(相当于小学)2年;正斋(相当于中学)4年;专斋(相当于大专、大学)2至4年。

1914年7月学校奉令停办。山东大学堂旧址(原泺源书院)改为山东师范学堂。中国早期共产党员王尽美是该校学生。

山东大学堂旧址——泺源书院,原名白雪书院,初始建在趵突泉之左,都指挥使署旧址(今历下泉城路中段路北芙蓉街南头往西50米处)。1904年,山东大学堂迁出此地。

(泺源书院)

泺源书院内东厢两座楼即是山东师范学堂时所建。楼房为二层,灰砖清水墙体,毛石墙基,红瓦坡屋面,大楼梯,木地板。

如今,院内其他历史建筑遗存已不多。建国后一直是省直机关的办公地。这里作为山东教育发祥地,有着重要历史价值。

济南最大私立中学

正谊中学

正谊中学是建国前济南规模最大的私立中学。

1913年,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会员、教育界知名人士鞠思敏、刘冠三等人,为反对封建教育制度,开创民主进步教育风气筹办该校。

(正谊中学校门)

民国时期山东著名教育学家鞠思敏被推举为校长。正谊中学从1918年至1948年逐渐增修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等,还附设了两所小学和黄台分校。

(正谊中学校长鞠思敏)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时,处于历下老城区的正谊中学在日寇炮火袭击下损坏严重。

日军撤退后,在修补校舍时,楼房的红瓦顶中嵌插着的若干白瓦片被保留下来,依然是一番断壁残垣的模样。此举正是鞠思敏有意让民族耻辱时刻留记人们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正谊中学改为济南第十七中学,后曾为济南艺术学校校址。2009年大明湖扩建,中学校址成为新扩建景区的一部门。

来源:历下头条

Hash:7b988b88ed9fcfb68ad5f5660f886ae96b3ebf55

声明:此文由 佚名_351299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