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庄烈士祠

前言:曾经,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里,有一群人为了祖国的和平奋不顾身;曾经,在那个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里,有一些人为了子孙后辈的幸福生活艰难前行。现在,在和平、幸福、富足中生活的我们,一起回首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牢记历史,为美好生活继续努力奋斗吧!

牛庄烈士祠位于东隋村南,是一座青砖红瓦的四合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始建于1944年秋天,1945年7月竣工,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牛庄烈士祠,是渤海区党政军民为悼念抗日烈士建立的。当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抗战的第七个年头。在六、七年的艰苦岁月中,英雄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在杨国夫司令员和景晓村政委的带领下,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英勇地战斗在渤海平原上。仅1939年至1942年夏季,就粉碎日寇5000以上的大“扫荡”3次,1943年又冲破日伪万人以上的大合围3次,千人以上的大“扫荡”50多次。战斗在渤海平原上的人民军队,先后经历大小战斗上千次,打了4个有名的大胜仗(斜里巴战斗、三里庄战斗、北隋牛家庄战斗、王文战斗),解放了张许和利津城,攻克敌人碉堡一百九十多个,歼灭了大批的敌人,壮大了人民军队。到1944年的秋天,以牛庄、垦区为中心的渤海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多民族英雄血洒疆场。为了悼念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如实地记录这段光辉的历史,启迪教育后人,就在当年北隋牛家庄战斗的阵地上,建起了这座永垂青史的烈士纪念祠。

景晓村夫人王梦琳到牛庄烈士祠参加悼念活动

烈士祠正堂内排列着10尊青铜石碑,石碑上用工整秀丽的小楷镌刻这3914名抗战烈士的英名。其中有:原长山中学校长、黑铁山起义领导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毅然从旧军队走上革命道路的司令员兼行署专员马晓云;率七连战士与敌人决一死战、身中五弹、壮烈殉国的清西军分区独立团参谋长韩子恒等。在正堂屋的正面墙上,悬挂着“气壮山河”等三块横匾,东西山墙上分别挂有“忠勇壮烈”和“万古流芳”的匾额。墙壁上悬挂更多的则是牛庄烈士祠落成时周围各地群众送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挽联。通天彻地的长联与那深沉凝重的挽辞随时隔半个世纪,任然让人感觉沉甸甸的,催人奋进。两厢房里是原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政委景晓村同志的事迹展区,用文字和图片生动的介绍了景晓村同志从早年参加革命,与杨国夫司令员并肩指挥抗日军民在黄河口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事迹,一直到建国后景晓村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贡献。东厢房是管理人员的宿舍。南屋八间被门楼隔成东西两部分。西边四间里陈列着中共早期党员刘良才、岳拙园等烈士的事迹介绍,同样悬挂着当年渤海区各地党政军机关及人民团体送来的挽联。姚孙庄全体民众为马司令耀南、马专员晓云、罗团长少卿题写的挽联是:

战血染渤海使天下人廉顽立懦

烽火望全国愿后死者继往开来

田镇镇公社、农救会为革命烈士写的挽联是:

血溅疆场马革裹尸白水滚滚壮士泪

忠勇磊落为国捐躯青山巍峨志常在

部分民众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挽联是:

英灵永存头颅换来根据地

忠魂堪悼血汗尽为百姓留

此外,还有垦利县商会,县第四区党、政、军,渤海一分区四边县大队,利四区区中队,邹平县高桥,一分区四边政府,三分区等十八个单位送来的十八幅挽联。悼英烈念忠魂,表达了全区人民同仇敌忔,抗战到底的雄心壮志。东边四间则陈列着建国后当地入伍的革命军人在历次战斗和抢险救灾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骨灰供后人瞻仰缅怀。

牢记历史

砥砺前行

Hash:d313c39c79f4f5dcb31a7a543ab89412f6222539

声明:此文由 牛庄先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