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二井,永远的记忆

1965年,我们21个十六七岁的姑娘,从美丽的海滨城青岛来到当时的九二三厂(今天的胜利油田),营二井旁边的采油一队。我们见到的第一口井就是营二井,在井上第一次见到了黑色的金子——原油。

那时的东营,从牛庄往北都是土路,风沙弥漫。一眼望去,村庄稀稀落落,茫茫荒原见不到几棵树,到处是白花花盐碱地。东营的春天风沙很大,每天都能从床上抖下一层沙土来。那时也没有清洁的自来水,喝的是雨天积下的雨水,吃的是定量的粗细粮。石油工人基本上都住在用苇箔搭起来加上里外抹泥的简易房里,好一点的是干打垒房子,极个别的能住上砖瓦房。我们21人有幸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砖瓦房里,没有床,我们的褥子就铺在稻草上。

但营二井的井场修得平平整整,四周拍得有棱有角。白色的井房,绿色的采油树,黄色的分离器,在茫茫的荒原上,油井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时,油井还很少,彼此之间相隔很远。每当上夜班巡回检查时,我们就与营十二井用手电筒的光互相联系,在漆黑的夜里,来自远方的那一点点光亮连接了我们的心——它说明油井在安全生产,我们在忠于职守。

因为营二井就在采油一队驻地,从营十二井和营八井下夜班回来的同事,从他们离开井场开始,我们也会与他们一路不断用手电光联系,消除一个人走夜路的寂寞和恐惧。他们到了营二井,常常会分享到我们的夜班饭。小小的值班房,成了这3口井夜班同事小聚的地方。

营二井是1962年夏开钻,9月23日,当钻至2720米时发生了井喷,在提钻时又卡钻。32138钻井队干部职工在领导的指挥和兄弟钻井队的支援下,经过压井、抢险,井喷终于被制服了。由于这是事故完钻,试油时,出现了石油史上空前绝后的流程:空中钻杆—水泥车—躺在地上的采油树—分离器—6个并联的流量计—80立方米的油罐。试油队伍通过这个空前绝后的流程向世人宣布:营二井日产原油555吨,天然气两万立方米,是我国当时产量最高的一口井,一举抱了个金娃娃。

由于营二井是1962年9月23日喷油的,又是我国第一口高产井,所以当时的东营探区就以它的出油日期命名为九二三厂。

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50周年时,儿子陪我去那里实地拍照。门口的右侧,紫红色的大理石柱上方,三个凌空欲飞的“555”站在金黄色的“D”上,紫红色大理石柱上镶嵌着“九二三厂命名井——营二井”的字样。我问身边的儿子:“你看懂什么意思了吗?”“不懂。”儿子说。于是我就解释道:“‘555’表示当年15厘米油嘴求产,日产555吨,‘D’代表了‘吨’字。” 那天,我给儿子再一次讲述了营二井的历史,时隔50年,营二井仍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许多数据铭记在心。

现在的营二井跟华八井、坨十一井等功勋井一样,都成了胜利油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往事一幕幕地闪现,50多年一晃而过。看到这些,就像重新走过那艰苦的岁月,看到营二井那紫红色的门柱,就好像看到了久别的亲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选自石化新闻网客户端APP

文字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李秀君

Hash:238dd41a55202bb3c8691988934f6f7f332abf7b

声明:此文由 中国石化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