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探索同济旧址

导语

今年,同济大学迎来了110周年校庆。在距5.20近一个月的前夕,同济大学研究生会将陆续推出“筑梦凝乐”系列纪录片,捕捉那些与同济风雨相伴的经典建筑的身影,邀请同济知名嘉宾老师,为大家讲述建筑背后的故事。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筑梦凝乐: 同济老校址

上海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册中,有一占地仅50多亩,却拥有百年历史普鲁士风格的经典建筑群,位于复兴中路1195号。走入其中,一栋栋坡屋顶红砖木建筑在碧树映衬间幽雅地矗立于众人眼前。它是同济大学的前身——德文医工学堂的校址。

复兴中路1195号德文医工学堂

寻根溯源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了德文医学堂。五年后,德文医学堂与创办不久的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同济”一词当时寓意德国人与中国合作,由德语单词Deutsch-德意志的上海话谐音而来,意蕴同舟共济。

1907年德文医工学堂

建造伊始

到1914年,这座以普鲁士皇家机械学校为蓝本的校园基本建成,其中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健身房等,校方共花费了37万马克。这些曾见证医工学堂风头之健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在中国的普鲁士建筑风格的标志。

同济复兴路老校址地图

工学堂于1912年由德文工学堂首任校长贝伦子创办。自此,工学堂和医学堂合并成同济医工学堂。工科初建时其实只有机电科,学生就6名。1914年,青岛德华高等专科门学堂因一战爆发而停办。其中的部分师生从青岛来同济避难,这些师生成立了土木科,机电科从此才不再孤单。

建筑风采

建筑入口的门廊连着二层阳台突出檐口,形成独特的弧线形立面。与此相应,局部屋面上有同一式样的老虎窗。

建筑入口

墙面采用清水红砖砌筑,纵向窗间墙用白色涂料粉刷,附加几何图案装饰。

建筑立面

造型独特的拱形门廓、形状各异的玻璃门窗无不显露着普鲁士风格建筑的严谨和精致,地面花纹历经百年依旧清晰完整,建筑工艺可见一斑。

建筑内部

无论从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和历史的角度观察,这里都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校园内部

建筑价值

德文医工学堂建筑群是在中国的普鲁士风格建筑的标志,拥有典型的塔司干柱式、普鲁士圆弧形老虎窗、细部线条等特征。从建造与布置来看,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和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以及坚持严格而明朗的轮廓,是宝贵的建筑遗产。

钟楼

德文医工学堂时期是同济初具雏形的阶段。在初期十几年摸索中,形成了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注重培养自主能力、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教育模式,成为同济精神的起源。历经百余年风雨变迁,德文医工学堂已为上海理工大学复兴中路校区。然而,其留存至今的精神,为同济与兄弟院校携手传承。

本期嘉宾介绍

章华明教授

章华明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专事文史档案研究、文博场馆建设策划,是全国著名的文博专家。章教授是安徽池州“元四章”人,华东师范大学特聘研究员,也是上海海洋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原馆长,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原馆长。迄今为止,章教授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值得一提的是,章老师也是知名的新浪博主,在互联网平台上持续为大家呈现那些精彩的历史过往与人文故事。

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章华明教授

下期预告:

寻济 | 经典建筑专题纪录片(二):三好坞

文案 | 李月光

编辑 | 李月光

你可能感兴趣:(点击标题可直达哟)

近期活动

投 票

Hash:57ea7023e49e6037c33d24c7f8611b1c81c2e8bb

声明:此文由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