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育黎古城遗址,其中文物堪称精品,乳山历史源远流长!

育犁故城遗址保护碑及汉育犁故城

育犁故城遗址位于乳山市育黎镇城阴村南150米的平原上,西距诸往村3.5公里,东北距汪水村1.5公里,东南接北勇家村,西南紧邻泊子村,北隔一条大河即是城阴村。

故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800米,总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城墙已平毁,现改为农耕田。

陶耳杯,汉代,泥质灰褐陶,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弧形耳,平底。用途:古代一种饮器,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羹,流行于两汉时期。

青铜剑,战国,通长46厘米、宽4厘米。兵器。窄格式剑,剑身为柳叶形,近锋处收狭,前锋尖锐,中起脊线剖面作扁菱形。一字形格,剑柄前细后粗,圆茎,内前实、后空,圆盘形首。

城北紧邻城阴村南河,由西向东流,汇入育黎河。按民国牟平县志》记载,此河即旧时的灍港水河。

城阴村在河北岸,故城遗址在河南岸。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育犁,汉立县,后汉省并入牟平,盖在今郡东南一百二十里灍港水侧近。以地良沃,故以育黎名邑”。

又据清《登州府志》载:“灍港水在宁州西南,考其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今乳山市育黎镇)即其故址”。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牟平县志》总篡于清泮曾到故城遗址考察,立“汉育犂故城”碑一只,撰文记叙育犂故城之沿革。

育犁故城遗址的发现,与文献记载的情况相符合,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汉代时期的城市、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青铜戈,战国,通长27厘米、宽11.2厘米、援长17厘米、内长10厘米。兵器。残三节,长胡,锋刃锐利,中脊隆起,断面略呈菱形。有胡和阑,近阑处有三穿,较小,均为半圆形穿,内部有一长条形穿,内正、背两面刻有精美花纹。

育犁故城历年出土文物很多。城阴村前有一东西向土岗,早年在土岗东部平整地基建学校和民房时,曾发现许多汉墓,出土过青铜剑、青铜戈、铜镜等铜器。

北勇家村西北的坡地上,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群众在此地栽果树和建蓄水池时,挖掘出不少汉代墓葬,出土大量器物,有画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铜镜、铜镞、铜剑、鎏金鹅形铜镇等。

据调查,在故城内西部中部,下挖约2~5米处曾发现有铺地方砖、瓦、木料、石柱础等遗物。

1985年秋,城阴村村民在故城址的西部挖大口井时,在距地表约2.5米左右的地层中发现有居住面、草木灰、砖、瓦、石柱础、陶瓮、陶罐等,出土的陶瓮现已收藏于乳山市文物管理所。

陶罐,汉代,口径14厘米、高25厘米。泥质灰陶,圆唇,直沿,直颈,鼓腹,小平底。用途:盛东西或汲水用的器皿。

陶奁,汉代,口径19.2厘米、高12.5厘米。夹砂灰陶,圆形,器身有对称兽耳,兽首三足,缺盖。用途: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有漆木制,也有陶制的。

1985年10月,被乳山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被公布为威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10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育犁故城遗址整体保存完好。

育犁故城碑记

(于清泮撰文,碑现存育黎镇城阴村南故城址北侧)

据《太平寰宇记》《齐乘》并云:“育犁(俗作黎,《汉志》作犁),汉县,在灍港水侧”。

查灍港水由县境三海山东流,曲折至海阳乳山口入海,中间会溪涧诸水,随地异名,玉林河其一也。

玉林河侧有玉林集,《州志》谓:“玉林或俗呼育犁之讹。”附近有城阴村,顾名思义,显系居于城后。

李君书忱世居城阴,留意考古,常为余言:“村南有南城,及邻村泊子呼北城、勇家呼西城等名,又时有掘地古物出现。”

余尝亲至其地,见山川地势,犹隐隐有城式,其为古育犁城无疑。

福山县亦称古育犁,但无灍港水为凭,足徵其误。书忱久拟镌石为识,今因《县志》甫成,公立“育犁故城”碑以表古迹,爰略徵故实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牟平县志委员会公立。

Hash:9a3e85049ac4b274b612c6d1e4075720d32f3d6f

声明:此文由 洪都烟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