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侍卫都是些什么人

最近一部名叫《寂寞空庭春欲晚》的电视剧挺火,说的是康熙与御前侍卫纳兰容若和一个侍女的虐心爱情故事。媳妇看得津津有味,可小编对这类剧一点不感兴趣,但问题还是来了。

剧中的纳兰容若历史上确有其人,此人才华横溢,前几年,颇为文青小资们矫情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出自他手,《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曾大为赞赏纳兰词的精深造诣。可印象中这么一个多情才子,怎么就当上了皇帝的侍卫了呢?这不科学啊,有瑕疵啊!而且一个牛哄哄的名字——御前带刀侍卫,又是怎样的一群人?

翻了一堆资料,终于有了个眉目,今天就和您聊聊关于侍卫的事儿。

在纳兰容若的那个时代,当皇帝的侍卫最重要的家世出身!就是说,一定要根红苗正才行。当然了,还要有点真本事,你要有才学,机智敏锐,能跟在皇帝身边,陪着皇帝风花雪月、吟诗作对,哄着他老人家开心,至于武功倒在其次。

好了,那咱们看看纳兰容若的条件怎样。纳兰容若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那拉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容若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可以说,纳兰容若出身那是相当硬,典型的世家子弟,他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前程似锦。

不仅如此,纳兰容若自幼天资聪颖,读书骑射文武双全,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纳兰容若不但文章写得好,也相当博学多才,对于历史地理天文音乐意趣爱好广泛,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风流倜傥的大才子。22岁时,纳兰容若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深得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青年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一句话,纳兰容若是贵二代+官二代+富二代+学霸帅哥,自身条件好到没朋友了!但是天不假年,人生路上春风得意纳兰容若只活到了三十岁,他短暂的一生,还没来得及建功立业,只为后世留下了几首至情至性的好词就走完了。

当上了皇帝的御前侍卫,那你的前程就很光明了,比如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在康熙朝位极人臣,当年也当过侍卫,与明珠分庭抗礼的索额图也是侍卫出身。著名的和珅,和大人也曾是乾隆的御前侍卫,总之,御前侍卫是天子近臣,既受各方的瞩目,才学也能为皇帝所发现与赏识,前途不可限量。

说完了纳兰容若,不少小伙伴肯定对电影、电视剧里威风凛凛的“御前带刀侍卫”印象深刻吧。其实这一称呼也是源自于清代,官职称为“御前侍卫”,“带刀”是他们的标志和特权。

侍卫一词起源自秦。春秋战国时,诸侯国君的御前护卫是很松弛的。大家一定对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还有印象吧,当时秦国禁止侍立在殿上的臣下带兵器,当然更不允许朝见秦王的使臣带兵器,这才有了刺客无名想借着献礼的机会接近刺杀秦王。

更为真实的历史是,荆轲刺秦的故事,其中一个细节很有趣,当荆轲拿着匕首追杀嬴政的时候,众人因为没有武器而手足无措帮不上忙,亏得医官用药袋投击荆轲,为嬴政赢得时间拔出剑来反击。也许是受了这次行刺未遂事件的影响,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专门设了“卫尉”来统率近身护卫,守卫宫禁。

汉代也有这样的卫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曾担任过这个重要职位。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足于此,为了对抗外戚的干政,他组建了一支御前侍卫部队——“羽林军”,取意“如羽之疾,如林之多”。因为羽林军是直接听从皇帝指挥的御用军队,后世也称为“御林军”。

唐代,成立了一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的“禁军”,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宋太祖赵匡胤就曾经是禁军首领,趁着后周柴荣早亡,留下孤儿寡母,手握禁军精锐的他很容易就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由于赵匡胤的皇位是篡来的,唐代中期至五代,武人势大,藩镇割据,所以宋代崇文抑武,让原本精锐的禁军,战斗力变得非常低下。评书《三侠五义》里的御猫展昭,被皇帝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是小说家杜撰的,因为宋代没有这个官职,作者石玉昆是清朝人,套用当时的官职而已。

元代的中央禁军称为宿卫军,宿卫军中,又分皇帝亲自掌握的“怯薜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一提到明代,大家肯定想到锦衣卫。但锦衣卫其实是个特务机构,与清代的御前侍卫,天子近臣,侍从护卫不是一个概念。卫戍皇城、负责皇帝安全的另有其人——“府军前卫”专门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

皇帝万乘之躯当然需要侍卫保护,但侍卫带刀其实也是种威胁,万一侍卫造反,一刀砍向皇帝怎么办?所以,当一个御前侍卫的“政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

最重要的是要出身要好。汉武帝的“羽林军”都是贵族子弟,到了东汉放宽了条件,但也必须从“良家子”里精选,这条规定也一直延续了下来。清代最严格,基本是满洲、蒙古王公的勋戚子弟和宗室子弟,汉人少之又少。出身勋贵家庭,根红苗正,那是基本条件,至于武艺,倒是其次,具体标准,可对照纳兰容若,您就明白了。

当御前侍卫的条件苛刻,反过来,当上了御前侍卫,待遇是非常高的。皇帝对这些贴身侍卫薪水优厚是不用说了,升官也快。比如清朝的御前侍卫,除了享受顶戴花翎、穿黄马褂等特殊待遇外,升迁调补比其他人也要宽得多,一等侍卫可以直接补为副都统(正二品)。还可以改文职,直接进入政界核心,比如大学士索额图、明珠、隆科多、和珅、肃顺这样的朝中重臣,都是御前侍卫出身。

皇帝是个高危职业,中国历代皇帝死于非命的很多,绝大多数是子弑父,弟杀兄,臣弑君,被太监杀的也不少。但真正被刺客所杀的,则凤毛麟角,那么御前侍卫有用吗?

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一个曾在内务府做过杂役叫陈德的人在紫禁城北神武门手持短刀,欲刺杀轿子里的嘉庆皇帝。当时神武门的绝大多数御前侍卫见状,竟然反应迟钝,无人救驾,幸亏还有一个清醒的乾清门侍卫丹巴多尔济,冲上前去和刺客拼搏,为皇帝挡了刀。嘉庆皇帝对挡刀的丹巴多尔济重赏,晋升为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而几个护驾不力的护军统领和侍卫统领则统统被革职,发配到热河当苦役。

侍卫里有为皇帝挡刀的,也有弑君夺权的。赵匡胤虽然夺权,但没有伤害柴氏宗亲,毕竟赵匡胤人家也是贵族出身,人品还过得去。但不是所有有野心的侍卫都这么“有风度”。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被自己亲信的侍卫郭从谦所杀;隋炀帝杨广,被负责警卫的骁果军首领司马德戡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联合起来造反。炀帝怎么也想不通,他临死前对御前侍卫们说了这番话:“朕对不起老百姓,但对你们不薄啊!”

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我最亲近的人伤害我最深”,也许用在那些被近身侍卫们造反所杀的悲催皇帝们身上最为合适吧。

Hash:969a5317a93f704b936f49ec155a8ea00f86f73a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