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长寿之乡山东文登将再添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化旅游部官网近日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文登区申报的“鲁绣”上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9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立即组织开展非遗省级项目单位调研,指导优秀的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撰写申报材料、拍摄申报片,并组织专家开展考据论证。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推荐申报的943个项目进行了评审,提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

文登鲁绣简史

鲁绣历史悠久,属中国 “八大名绣”之一。不同于官用的“苏、粤、蜀、湘”四大名绣,鲁绣自成一派,造型豪放、色泽浓丽,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东汉《论衡》记载及仰韶文化遗址中的刺绣残片考证,鲁绣是我国起源最早的绣种之一,春秋时期兴于齐鲁,始称齐纨、鲁缟,被称为“百绣之母”。

“中国工艺家纺名城”文登,享有“鲁绣之乡”盛誉。据《文登市志》记载,1936年,文登境内刺绣抽纱大小庄号517家之多,从业1960人。1955年,文登绣花厂成立,后又成立文登绣品厂、文登艺品厂、文登刺绣厂等多家抽纱刺绣厂,文登鲁绣进入企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

如今,文登家纺产业集群已跻身全省十大产业集群和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行列。文登鲁绣多次获得中国轻工业博览会和世界博览会金奖,目前已形成98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产品远销香港、美国英国等地区及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抽纱行业评出的工艺美术大师中,就有三位文登人。

文登鲁绣特色

文登鲁绣,可谓中西合璧。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据《文登市志》记载,1888年,美国传教士乔治夫妇在登州府(今文登)创办“教文会女校”,教给学生编制花边。1895年,英国传教士马茂兰将西欧刺绣、抽纱工艺传到文登。经过文登一带民间传统鲁绣艺人演绎整理,文登鲁绣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文登鲁绣构图简练朴实,色彩搭配和谐,针法奇特多变,极富装饰性和立体感的,具有比传统鲁绣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针法上,博采蜀、粤、苏、湘等传统刺绣之长,吸取欧洲刺绣与抽纱优点,创造出了“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工艺技法,突破传统刺绣平面绣制的局限,作品在层次上有更丰富的立体效果。

文登鲁绣工艺种类繁多,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形成了以文登的雕平绣工艺、满工扣锁、云龙绣、异彩双面绣、鲁锦绣、祥龙绣等为主的鲁绣工艺。其流布区域包括荣成的生丝台布、花边乳山的扣眼,以及蓬莱的梭子花边等刺绣工艺。

鲁绣的传统制作工具主要有撑子、绣线等,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作品《万寿》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梅兰竹菊》、《荣华富贵》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富瑞祥》、《富贵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2002华艺杯”优秀奖。

文登鲁绣文化

为更好地展现鲁绣文化,在威海市芸祥绣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鲁绣博物馆,陈列着六百余件各时期的鲁绣代表作品,以及各时期纺车、绣线等。

在文登区博物馆,也设立了鲁绣展区,共有鲁绣展品百余件。

为更好的保护传承鲁绣这一传统文化,文登区在合作单位威海市芸祥绣品有限公司设立专项资金,积极培养鲁绣手工艺术传承人,培养年轻研发设计人才。同时与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等6所大学院校合作,设立鲁绣文化学科和实践基地,培养后备人才。

非遗时间轴

1

2008年9月

文登鲁绣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2008年12月

文登鲁绣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2009年9月

文登鲁绣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文登文旅

Hash:315b501d77fe13e58668b76a03e35596f39956ed

声明:此文由 中国寿乡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