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社70周年深情回眸 | 青岛日报社历史陈列馆今日开馆

“过去并非供人栖息的住处,而是为了采取行动而从中提取结论的源泉。”

——约翰·伯格

2019年12月10日,逢青岛日报创刊70周年纪念日,青岛日报社历史陈列馆正式启幕。一份自洽,浑如历史的安排,光阴的协奏,如期而至。

株洲路190号,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大楼一层正门大厅,穿越超级手机触屏、多媒体视听、领导关怀影像主题廊、历史老物件与字画陈列区,从一道来自1949年的历史之门进入报史馆,两个展区、180余幅架上文献、百余件实物馆藏,串联起青岛日报社70年的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文献内容所呈现的并行线索,则是70年间青岛之发展演变的鸥鸣潮音,两者在展线的末尾,同构出2019年简约明亮的现代之门。

观看,从一部超级手机开始

报史馆的整体展陈,立足媒介变革的全过程。其观看,即要从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移动互联网开始——一部伫立在历史隧道终端的超级手机,此刻页面正停留在青岛日报青岛观APP的界面,抬手触碰,这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即可为你奉上青报集团所有媒体的新闻资源与内容。

由此前行,时光逆流。多媒体通道里7块屏幕,14块分屏同时播放,青报旗下各媒体记者以最新的新闻采编和传播方式,传递着现代新闻的魅力;而终端面向报史馆的大型投影,老报人正在这里口述着自己和青岛日报社的青葱岁月——他们所摩挲过的铅活字印刷工具,以及最后一张使用活字技术印刷的《青岛日报》,此刻正展陈在投影的下方,给他们的故事做着注解。

投影对面,报史馆外墙的中国书画,四幅来自舒同、沈鹏、冯凭、隋易夫,另两幅其一为黄公渚与杜宗甫的双人合作,其二为赫保真、张朋、马青龙、宋新涛四人合作,它们以传统艺术的格致与风骨,传达出青岛日报社与传统画坛名家代表的一些过从。而一家报馆的历史,由此也从新潮中退步,红色砖墙和绿色窗蓬后的灯光,视线所及处已是1949年青岛的冬天。

史记:风雨30载,幽暗的航行(1949-1979)

进入报史馆,抬眼即见《前言》,上面第一句写道:时间是无可替代的见证者。在其右侧,时间折叠,报史上13位无可替代的见证者比肩在场。从首任社长吴建,到沙洪、顾膺、林毅、梁柯平、李乃久、赵丹、杨兆振、谭泽、徐建宏、蔡晓斌、丛培科,在纵深70年间次第承续,他们曾经深度影响着青岛日报社各个历史阶段的征程与足迹。

13张面孔的对面展墙,青报历史自《新徐日报》《渤海日报》《胶东日报》的珍藏报张开始,三张发黄的老报纸,刊登着国内革命战争最后阶段火热的消息,也共同孕育了《青岛日报》的诞生——时针拨回至1949年,中共青岛市委指示下,从胶东日报社、新华社胶东分社、新徐日报社、渤海日报社吸收来的报社人员,构成了青岛日报社的初编。194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以头版刊发“为建设人民的新青岛而奋斗”的创刊号,在黄海之滨荡出70年来的第一排浪潮。

1949年12月10日 青岛日报创刊号

早期青报老社长中,吴建、沙洪、顾膺、林毅、梁柯平五位的相关个人文献,按照承续次序在馆内做了陈列,1949-1979“风雨30载”历程展区亦按时间递进,射灯下淡黄色的墙面凸显黑白调的旧时光。顺时观看,五十年代灵活丰沛的做报方式呈现出淋漓的新闻元气:为培养工人通讯员而编写的《怎样写稿》,为培养读者而印行的《怎样读报》,以及盖着红印的通讯员聘书,无不显现出初航的青报促动发行、发掘新闻的群众路线;副刊编辑张见主笔的少儿读物《青岛,夏天的乐园》呼出淡彩,报社美术组陶田恩、王珏、高平几位前辈参与创作的插图作品,呈现一派讴歌时代的温情与畅想;而报社编委亲赴新闻现场采访、乘坐小渔船采访的记者、为增强业务学习而出刊的《青岛日报通讯》,竟如钩沉起一段颇具田园意味的纸媒旧事……

时代情境切换,一些不可回避的喧嚣、曲折甚至荒诞的记录,闪现在六七十年代的展区里,纪实的画面即便封存在画框里,依旧有惊涛拍岸的感慑力,新闻的书写与时代的风云一起,经历了一段现实主义的幽暗航行。1967年1月11日至17日,《青岛日报》甚至被迫停刊。在这一展区的最后,一种叫做《喜报》的文献时有出现,包括《青岛日报》复刊《喜报》、氢弹爆炸《喜报》、十一大新闻公报《喜报》……硝烟渐退,喜报引领我们穿过报史馆的下一道拱门,纵身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浪潮。

史记:阳光40年,纵怀好放歌(1979-2019)

1979-2019“阳光40年”青报历程展区摒弃射灯采用自然光,展品在这一段历程中变成彩色,速度、科技、发展、变革、创造,这些极具爆发力的词汇,成为其不可回避的画外音。

这40年,大地回春,青岛日报社在太平路33号扎根升级,楼宇更新,体制转换,并于2018年逐日东进,落子株洲路,单一纸媒变身为新型主流传媒集团,青岛画报、青岛晚报、读报参考、老年生活报、青岛早报、及青岛新闻网相继创立……在报史馆外墙展线上,14块机构展板起伏铺展,格局必显,纵怀放歌;这40年,技术再造,青报新闻事业经历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多个维度多个阶段的深度变革,生产工具推动并见证了新闻事业的洗礼和嬗变,从笔下纸端,到云上融媒体,多元破土,媒介转捩,等待观看;这40年,一家报社的新闻史,亦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史,关于青岛的重大时刻,城市之子从未缺席。而也正因有史,才不缺席于未来。

史记:实物展品里的青报往事

在“阳光40年”历程展区,18方实物展柜构成闭环式中岛,百余件老物件按类别陈列其中,不同时期的新闻记者证与通讯员证书、新闻采访本与相机、广告发稿单和签署报样、计算机与打印机、机构印章与社务通报……斗转星移和人手更替带来的旧貌相,却愈发蓄留起蓬勃的温度与生气。

细看每一个物件,似都封存着无数个生动的青报日常,它们在此刻相逢共处,呼之欲出的叠影里,虚拟出几代报人跨时空对话、互致问候的场景。话里话外,说的依旧是最激流勇进的时代使命,做的依旧是最波澜壮阔的新闻梦。

此刻:每一张笑脸都是崭新的

观看结束,电动门自动打开。从历史的木门进入,从闪动的门扉步出,犹若从原点回到当下。一面弧形墙记取了几百名青报在职从业者缤纷的笑脸——每一张笑脸,都是崭新的。

你看历史,历久弥新。

本组摄影 小戈

Hash:531aeedd2eb3573f60029b5758a78feb994c68d4

声明:此文由 良友书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