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古城的祠堂知多少

万载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志》记载:万载城区面积仅1,5平方公里,15条街,18条巷,巷道曲折狹窄,麻石路面居多,房屋矮小,阴暗,祠庙宽宏林立。”《康乐镇志》1983年送审稿记载:“解放前,康乐镇以祠庙著称,全镇有寺庙庵观43座,姓氏祠堂125栋,现存尚有54栋。”距该稿36年后的今天,万载县城的古建筑历经沧桑,几经变易,特别是寺庙除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的城隍庙外几乎消失殆尽。

万载古城田下街区古建名录

从万载古城田下街区古建筑得到保护与逐一修缮的时候开始,经常有市民提及说,为什么田下街区没有客籍族人所建的祠堂?为此,曾采访过原高村乡党委书记饶海隆。他说,田下街区,以至县城其它地方没有客家人所建祠堂,其原因一是客家人居住地在边远山区,且多分散居住,势单力薄。二是经济实力不雄厚,在当地建祠都很困难,何况进城建祠。三是直至解放前夕,客家人要迁居县城居住几乎不可能。2010年出版的《万载县教育志》有关客籍人情况的表述,可作佐证。该志在33页说,明万历年间,不断有福建广东的客家流民移居万载乡村。历经明末、清初到清雍正二年(1724),流民人口逐渐增多,官府予以造册登记,谓之棚民。棚民与土民尽管同居一域,但往来生疏。土民对棚民存有歧视,不许棚民迁居城内。田下街区之所以没有客籍人的祠堂,由此可见一斑。

万载古城其他街区现存祠堂名录

万载古城已拆毁祠堂名录

以上三项数据除来自《万载县志》、《万载县城乡建设志》及《康乐镇志》(送审稿)外,仅只采访巢国亮(94岁)、郭西灿(74岁)、吴森林(76岁)三位老先生,错漏之处后当订正。(据历年采访笔整理于2019年5月)

如有修正与增补请联系作者13979572528(微信同号)

审 稿:青 兰

Hash:311cbb6f9268cfe47a2d782d96f3b9377853a5ec

声明:此文由 万载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