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出了个“岭南才子”,还修建了高明地标“灵龟塔”!

西江人家 仁爱阮西

阮西坊,是阮埇村的其中一个坊。阮西坐落于高明区旧城新城建设交接处,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间,最早是区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地定居。随着子孙世代繁衍,便逐渐以家为系,花开四坊,分为阮东、阮西、阮南、阮北四坊。

△阮西河涌环绕 (图:Oscar)

阮西坊位于河涌西侧,故名阮西。阮西是阮涌村里历史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岭南古老水乡风味最浓厚的区域。

被称为“镇村之宝”的《缰川区氏族谱》详尽地记录阮埇八景:蓬山耸翠、东社榕荫、莲塘夜月、西园红荔、瀛洲晚眺、珠廟观澜、阮水环潮、疆滘渔舟。景景配有生动活泼,高度概括其景内容的诗文。其中,阮水环潮就在阮西坊。

△阮埇八景之一 阮水环潮

1

青砖绿瓦承载昔日繁华

沿着石板路,绕过青砖绿瓦古屋之间的几条横巷,进入到历史悠久的阮西古民居群,只见41间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高门大宅,称之为“水楼边”,与阮北坊“八大家”遥相对应。

建筑为两层结构,每间均为三间两廊,也是整齐有序的棋盘状建筑,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些高大的二层楼结构、龙船脊及镬耳山墙的古屋,比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单层最多是有个小阁楼的同类建筑显得高大许多,可见区氏吸收了北方建筑的一些元素,门墙和装饰虽然还是岭南建筑风格,但总体如此整齐而有规划的棋盘状分布建筑还是比较少见。

△阮西古民居群(图:Oscar)

经历时代的变迁,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似乎在向现在的人们细细诉说着过去的辉煌和历史。

沿着民居往前走,是阮西坊乃至阮埇村现时最大的祠堂——乐淡区公祠。前面是大广场荷花池,右边是一群新建的居民楼。

△乐淡区公祠 (图:大唐第一PDS)

乐淡区公祠,明万历年间区大相始建,共制三大座。1958年被毁,2012年迁址重建。村民说都是近几年配合西江新城的建设,征地搬迁新建的。走进祠堂,发现里面“大有乾坤”。

△肇杞堂 (图:大唐第一DPS)

祠堂内部悬挂着很多对联。这些祠联,是宗族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楹联的内涵,而且将祠堂文化折射得淋漓尽致。

△祠堂内的对联 (图:大唐第一DPS)

阮西坊依托祠堂建设了阮涌的村史馆,记录时代变迁脉络。集中展出了阮涌的厚重历史,近代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发展变迁中的实物和图片,在过去与现代之间搭起了一座记忆的“桥梁”。

△阮涌村史馆 (图:大唐第一DPS)

1

名士辈出 一榜四文魁

据史料记载,自开村以来,阮埇文风盛英杰多,在高明荷城传为佳话的“一榜四文魁”,说的就是阮西坊的名士区大相一家。

父亲区益: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高中举人,曾任江西都昌知县,因率民抗倭而颇有声望;

哥哥区大枢: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癸酉科举人;

区大相和弟弟区大伦:明朝万历17年(1589年)同榜进士。

村中人才辈出,声名最大的当属明朝名臣区大相和区大伦。其中,区大相诗文俱佳,有“岭南才子”之美誉。其用风格“接地气”的诗作,改变了明代岭南诗坛的风气,有“明代岭南诗家之最”之称。

△区大相画像

区大相走遍祖国山河的经历,对他的诗风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采风即实地考察经历,创作了大量贴近民生、反映现实、饱含强烈家国情怀并在艺术上推陈出新的“接地气”诗作,改变了明代诗歌的风气,被誉为“明代岭南诗家之最”。

《太史诗集》、《使集》、《图南集》、《濠上集》等诗文集都是出自区大相之手。

△崇祯版《区太史诗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明县志》中,有这样一段对区大相诗风的介绍:

明末,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风笼罩诗坛,号称馆阁体。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但他们只模拟形式,雕琢文辞,所写诗文“情寡而工”,在拟古口号下走上了形式主义道路

大相努力排除内容空洞狭窄而辞藻华丽的诗风,并曾于万历二十二年(1595)、二十九年两次奉命出京分册藩邸,到过山东山西江苏浙江河南湖南等地,把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民间疾苦写入了诗章。这些诗歌内容充实,感慨深沉,完全摆脱了七子诗风的影响。

区大伦还和弟弟区大相倡议修建灵龟塔。相传当年区大相、区大伦将其母亲苏氏的遗骨运回阮埇故乡时,船将靠岸,却不知为何总有一股推力推回。后有龟数只浮出水面,将船托至岸边,才得以上岸。于是,兄弟俩相信神龟显圣,立即倡议建筑灵龟塔。

△矗立在西江边的灵龟塔 图/西江新

塔为七层,平面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32.3米,塔第一层直径7.2米,内径2.4米,各层原用木板作楼阵,塔外置平座(后来重修时,木板楼级改为砖结构,木栏杆改铁水管),各层檐口饰以琉璃瓦。塔第一层本供二座石佛像,后散失。灵龟塔存留至今,与阮西坊遥遥相望,庇佑一方百姓。

漫步在阮西坊村道上,

青石板、河涌、莲塘、古榕树,

每走一段都有不同的风景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都蕴含着历史的信息,

陪伴着人们经历风风雨雨。

素材来源:佛山日报、 荷城微新闻、高明发布、西江新城

Hash:4d43c7d6ed49ad7e31d6e5a74e55d070796ae5ce

声明:此文由 懒人吉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