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火留下红色记忆,隐藏在老区的这些地方……

红色之旅推荐线路2

海门莲花风景区】—【潮南红场·红宫、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潮南仙城红军石洞、红军哨所】

汕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一座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城市。上期,老记带大家来了一趟老城红色经典游。本期,老记继续从“红色旅游”的角度,带大家到汕头市的潮阳区潮南区,了解革命老区的红色经典事迹。

海门莲花峰风景

早晨,老记从市区自驾车经沈海高速、省道234,大约一个小时便到达位于潮阳区海门镇的莲花峰风景区。景区三面环海,一面靠山,风景优美,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景区的“莲花峰摩崖石刻”和海门“万人冢”遗址两处景点广东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潮阳县志》所载: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举兵勤王抗元于景炎三年(1278)冬抵潮阳期间曾登莲花峰眺望帝舟,留下“莲花峰”、“终南”题刻。莲花峰因此闻名遐迩,成为人们瞻忠仰烈的胜地,历代文人墨客纷纷谒吊文公忠魂,欣赏莲峰海色,留下丹青墨宝,金石生辉,形成不朽的石头史册——莲花峰摩崖石刻。

海门“万人冢”遗址位于莲花峰北侧小山坡,坟冢建于1946年,占地500平方米,墓中收埋海门沦陷时饿死和被日军杀死的1.17万同胞的尸骨。该墓是在特殊历史时代留下的特殊历史印迹,是中国人民受尽苦难和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1995年莲花峰管理处筹资将其拓建为现占地4400平方米的园林式墓园,增刻了重现当年苦难历史真实镜头的16幅石影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侵略者的野蛮和疯狂。它时刻警示着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谨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近年来历经多次维修,现保存完好。如今,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次到此观瞻。

潮南红场•红宫

离开潮阳区海门镇,老记继续驱车沿沈海高速前往潮南区红场镇。途中在惠来美园立交转入揭惠高速公路,至雷岭出口下高速,随后再行驶几公里即到红场镇。第一站便是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又名“彭杨军校第四分校”)旧址——红宫。红宫位于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是红军四十七团成立和潮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处所,也是彭杨军校第四分校的校址。

红宫坐西向东,当时仿效苏联红宫将四周墙壁均刷为红色,故名“红宫”。1929年6月,中共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在此成立,潮普惠三县工农革命军和部分常备赤卫队到此祠集会,宣布成立红军四十七团。成立时全团130多人,短枪多支,长枪三十多支。1929年夏,潮阳农代会在此宣布成立潮阳县农会。同年冬,在东江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下,潮阳县革命人民在此成立潮阳县革命军事委员会。1930年初,红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在此开办。军校开办少年班、吹号班、干部班。后为纪念被国民党杀害的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和中央军事部长杨殷,中共东江特委决定把军校改名为彭杨军校。随着形势的变化,军校先后曾在红场镇水头村、叠石村、潘岱村以及雷岭镇麻竹埔村等地设点。1932年,红宫被国民党张瑞贵部烧毁。1985年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拨款及红场镇政府筹资,按原样重新修建主座。1979年12月,南山临时军事委员会旧址——红宫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于l963年12月21日在红场镇红场广场革命旧址所在地的飞鹅山北麓建立了纪念碑。

据了解,大南山地处山陵幽谷,在战争年代有利于红军的隐蔽和作战,易守难攻。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起义军一路来到汕头,在大南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指导过革命斗争。867位革命烈士的遗骨就埋在飞鹅山下。

从山下红场广场拾级而上至纪念碑,共有130级台阶。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高2.28米,碑体为飞棱台柱体,高l0.2米,上截面边长l米,下截面边长2米,碑顶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纪念碑碑记。1988年10月,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重点保护纪念碑。2017年8月28日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前来扫墓、瞻仰烈士纪念碑达3万多人次。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红场镇政府附近,是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初,为了缅怀彭湃、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由原潮阳市政协提案和潮阳市人大常委会议案,在潮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报经汕头市有关部门批准,筹集资金175万元开始兴建,并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开馆。

该馆主楼为四层混合结构,建筑面积1117平方米,外观庄重,结构严谨。2011年9月,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被定为广东省党史研究教育点。自纪念馆开馆以来,每年到馆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来客达2万多人次。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设有四大展厅,其中二楼为第一、二展厅,分别展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开辟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过程的珍贵图片及资料。三楼第三展厅展示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英勇杀敌的历史图片,第四展厅为各级领导以及革命老前辈、书画家到此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兴挥毫以及墨宝展示之处。目前该馆正在改造升级中,预计将于近期竣工。

潮南仙城红军石洞

红军哨所

离开红场镇,老记驱车沿省道235转入陈沙公路,来到位于潮南区大南山区北麓的仙城镇深溪社区。据村民介绍,这里古时溪水非常清澈,又有十弯八曲九个潭,潭深不见底,故名深溪。而红军石洞、红军哨所等爱国教育基地又让人对这片土地多了几分敬仰。

红军石洞位于深溪社区金竹岭西北山麓翠峰岩处,海拔245.5米。该石洞由若干块天然巨石堆砌而成,面积约为200平方米。1927年,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带领赤卫队在潮普惠各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后因敌人发动围剿,紧急情况下将队伍转移至仙城深溪金竹岭西北山麓翠峰岩,刘大刚等领导同志曾在岩旁一天然石洞中隐蔽指挥作战,石洞外设置岗哨,故该洞被称为“红军石洞”,岗哨被称为“红军哨所”。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和相关负责人都十分注重革命史迹的保护,发动乡贤捐资对红军石洞等进行修缮,不断拓展红色旅游新的发展空间,凝魂聚气,造福百姓,振兴发展老区。

记者:林蓁

Hash:30ad7703158b55bf9154ca50713ba42779963d0c

声明:此文由 汕头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