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不已!红色旅游胜地,抚州这些革命景区,你去了几个?

近日,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

文化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了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计15个片区、645个县

(其中重复列入102个)。

其中咱抚州11个县(区)入选。

人杰地灵的抚州,

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抚州红色旅游概况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抚州人民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南丰宜黄广昌乐安资溪黎川等县也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临川东乡金溪崇仁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拉锯”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多次在这里领导和指挥武装革命斗争,建立苏维埃新生政权。一九三O年到一九三三年,先后进行的五次反围剿中,抚州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主战场。革命力量同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几十次激烈战斗。东、黄陂战役,洵口战役、团村战役、金溪战役和大寨脑、高虎脑、万年亭战斗等都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全区保留了一批象黎川湖坊的“闽浙赣苏维埃政府”革命旧址,红军“第一号布告”和大量红军标语等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脍炙人口的“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就是毛泽东在广昌行军路上的佳作。“……工农儿子惯征战,四破铁围奇中奇”的律诗,就是陈毅将军“闻黄陂大捷,敌人第四次围剿被粉碎”的“喜赋”。在这血与火的斗争中,涌现了李井泉、舒同等一批临川英雄豪杰,诞生了赵醒侬、傅烈、周建屏等许许多多革命先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临川文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章。

身为抚州人的你

对咱们抚州的红色旅游景点

有多少了解呢?

别急

文旅君把这些红色旅游景点

串连起来

等你来看!

抚州市红色景点

抚州市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我市钟岭街办柴家岭,占地面积50亩,是我市唯一的一处具有较大规模的安葬革命烈士遗骸的场所。2003年经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抚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抚州市烈士陵园褒扬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近10000名。陵园墓区面积3100平方米,安葬有革命烈士129名。绿化面积占陵园总面积三分之二。烈士陵园建筑分为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四部分组成。陵园中央耸立着一座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正面镌刻着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纪念塔下面,是一座“百万雄师胜利渡江”的浮雕。在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前方是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可同时容纳2000多人开展祭扫活动。纪念塔后方是革命烈士墓区。

东乡区红色遗址

王震将军旧居

王震塑像

王震工作过的养猪场

王震(左二)1978年回“红星”视察

位于东乡红星垦殖场(现红星企业集团)。1969年10月中旬,王震和家属来到抚州东乡县红星垦殖场蹲点,直到1971年9月回京。王震在红星蹲点三年,为发展抚州地区的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设红星垦殖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把红星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担任中顾委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期间,他还多次来信来电并先后四次来红星视察,对红星发展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为了继承弘扬王震将军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教育和启迪后人,东乡区政府在红星企业集团原王震旧居(含原王震办公室、会议室)所在地,设立“王震将军陈列室”。王震将军旧居保持原貌不变,原办公室和会议室经过改造后设为陈列室,陈列室收集整理了王震将军在红星及全国有关地方的部分重点文史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展现王震将军精神风貌,成为东乡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1000多人。

舒同博物馆

舒同雕像

舒同书法作品展

舒同博物馆原名舒同书法院,1997年举办首届舒同书法艺术节时正式更名为舒同博物馆。该馆始建于1984年,占地10亩。馆内藏有100余幅舒同书法真迹、大批书画名家赠送的书画精品和反映舒同“人生书法两辉煌”的历史文物、珍贵照片,是当地开展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基地,也是对外开放、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

宜黄县红色遗址

红一方面军总部会议旧址

黄陂镇蛟湖村“李氏宗祠”——红一方面军指挥部

位于东陂镇黄柏岭村村口“徐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祠内保留下来的红军文物、红军遗迹星罗棋布。1933年3月下旬,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著名的东陂战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设在此,召开了有高级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德同志出席会议。

为了纪念东陂战役,宜黄县乡两级政府筹措资金10多万,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2006年初,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被中共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陂战役战场遗址

黄陂战役旧址

1932年毛泽东在宜黄东源旧居图

黄陂战役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地域包括黄陂、霍源、大龙坪、蛟湖、拿山、大圆、安槎、塘圩及二都乡的佛岭、太源、新村与乐安县登仙桥、小龙坪等地带。2006年7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工农红军》拍摄剧组曾来到宜黄的凤冈、黄陂、东陂一带乡村开机拍摄。

1933年2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朱德、周恩来利用黄陂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指挥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进行反“围剿”。在蛟湖、桥头、霍源、西源与敌军52师、59师进行激战,击溃敌军,抓获敌军师长李明、陈时骥,取得“黄陂大捷”的伟大胜利。是役,俘敌师长2人,毙敌旅长4人,俘敌万余人,缴获枪1.5万余支,子弹80万发,炮40余门,无线电台1部。蒋介石在黄陂战役失败后十分伤心,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陈诚于手谕后写道:“诚虽不敏,独生为羞”。“黄陂大捷”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黄陂战役纪念亭

位于黄陂镇集镇入口处公路旁,于1986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两层六角结构,亭高11.6米。拾级而上,亭外正上方挂有当年参加过黄陂战役的老红军、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亲笔题书的“黄陂战役纪念亭”黑底金字横匾;亭内正中央立着一块宽1米高1.8米的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黄陂大捷示意图”,反面刻“黄陂大捷简介”金字隶书碑文。亭内雕梁画栋,图画精美,内顶中央铸有一个大红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

广昌县红色遗址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

坐落于县城东北4公里处的旴江镇清水村沙子岭邱家祠堂。1931年5月27日第二次反“围剿”广昌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到此宿营。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此召开了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的第三次会议。这是一幢平房,占地160平方米,屋宇坐西朝东,为二进的砖木结构,原已破旧不堪,1970年经修葺整理并陈列革命文物,正式开放。1976年又在旧居旁建起了陈列室和接待室。1983年被列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被列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参观人数1万多人次。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高虎脑战斗遗址

高虎脑战斗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高虎脑集镇中心。1985年筹建,1988年建成,碑高12米,占地290平方米。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了碑名,碑的正面镌刻其题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南面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的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北面有原中央委副主席张震的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的烈士们致敬。”碑座内原来设陈列室,展出有关高虎脑战斗的文物、图片等,现移至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每年接待人数4000多人。

黎川县红色遗址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外景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内的革命标语墙

位于湖坊乡“龚家大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使闽赣苏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5月10日,按照周恩来的提议,经党中央批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苏区北部防线的战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东北防线区域,下辖闽赣边区黎川、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苏区县,中央指派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肖劲光被任命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在此办公居住。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旧址系旧式砖木结构单厅重房式屋宇,有大小房室20余间。正厅一厅四房,两侧各有厢房,后有庭院围墙,建国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缮,保存完好。1985年,由江西文化厅拨款修葺一新,各房室陈设基本恢复当年原貌,并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1982年6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江西省省长,苏区时期曾任闽赣省委委员兼中共黎川县委书记的方志纯视察黎川时,曾专程到湖坊赣省旧址参观。1987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德旧居、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

朱德旧居、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潘家大屋

位于县城日峰镇篁竹街潘家大屋。1932年10月,中央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由建宁迁入篁竹街。1932年12月30日,在潘家大屋前地势开阔的李树坪上,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红一、三、五军团共7万多指战员和1万多工农群众,接受了中央军委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检阅。1933年7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正式宣告成立,潘家大屋成为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肖劲光被任命为军团长兼政委。至今,在潘家大屋墙壁上,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当年留下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等标语,仍墨迹清晰,保存完好。

南丰县红色遗址

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

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决定加强政治宣传工作,加强红军和地方武装建设,征集资材,节省开支,以保证军需,会议还研究了第三次反“围剿”的战区问题。“康都会议”对开辟建(宁)黎(川)太(和)根据地,红军队伍建设和争取第三次反“围剿”胜利都具有重大意义,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在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奠定了胜利基础,在我国军事史和革命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

在康都村,至今保留着红军遗留下的许多革命遗址遗迹,主要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旧址、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标语、康都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战壕、防空洞、红军江西军区第四分区指挥部旧址等。南丰县划拨专款进行康都会议旧址建设,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维修了“康都会议旧址陈列室”,整理和装裱了会议文稿资料和标语,新建了红色旅游新村。目前,“康都会议”旧址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金溪县红色遗址

金溪战役纪念碑

金溪战役纪念碑

坐落在金溪战役遗址——浒湾镇大仙岭西麓,316国道北侧。该碑于1995年3月落成,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于1933年1月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先声战——金溪战役而建立。碑型设计如一杆枪形状,碑高10.5米,占地约100平方米,四周青松环抱,碑名为参与并指挥此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题写。被抚州市评为第二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方便更多群众瞻仰纪念碑,缅怀红军英勇战斗事迹,2007年8月,金溪县在金溪战役遗址大仙岭上新建了一座“金溪战役纪念碑”。新金溪战役纪念碑碑型设计为粉红色的两柄利剑,直插云霄,顶端为五角金星,四周青松环抱,碑名为参与并指挥此次战役的聂荣臻元帅生前所题写。碑高24.3米,总投资636690元。

金溪烈士陵园

金溪新搬迁的烈士陵园位于金溪县城北郊206国道东侧,建成于2003年6月。重建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雄伟壮丽,塔高14米,其北面镌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金色大字。整个烈士陵园占地30余亩,四周青山环抱,草木繁茂,是人民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安县红色遗址

登仙桥战役旧址

登仙桥战役旧址位于谷岗乡登仙桥村。登仙桥始建于北宋天宝年间,宽6米,长19米,高6米,拱跨17米,全用麻石砌成。1933年2月27日至3月1日,周恩来、朱德指挥中央主力红军在黄陂、蛟湖和登仙桥一带,采取声东击西与大兵团伏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敌军52、59两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即举世闻名的“黄陂、登仙桥大捷”。1985年,乐安县在桥东岸建了一座小型纪念碑。登仙桥已成为人们参观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景点,每年接待众多游客。2006年5月,登仙桥被中共抚州市委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鳌溪镇毛泽东旧居

鳌溪镇毛泽东旧居

鳌溪镇周恩来旧居

现还存有大量当年红军留下来的宣传标语,计80多条,散写在一些古民宅天井四周内墙和过道木板墙上,保存完好。这些标语是1933年2月底工农红军取得黄陂战役大捷后,由驻守在乐安的红军第三军团部队题写。

南城县红色遗址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

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半山亭革命纪念地

山亭革命纪念地

位于建昌麻姑山村。半山亭始建于宋代,古时供上下之人歇息避雨之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主力转战南城,取得了“南城战役”和黄狮渡、长源庙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据史料记载,1932年8月22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部分官兵从宜黄越过芙蓉山来到南城,途经麻姑山半山亭处,时值正午,曾歇息用餐于此。他观察了周边的地形,果断地作出了不攻打县城的决定。然后匆匆下山,在危家祠堂住了一晚。危家祠堂现在仍保存完好。毛泽东曾经歇息过的半山亭(又名垂玉亭)现已修葺一新。

资溪县红色景点

资溪县革命烈士陵园

资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平步山,沿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呈现在眼前的便是“革命烈士纪念碑”。 碑于1960年10月1 日落成,高20米,底座长宽各为3米,正面镌有原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邵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背面书“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碑顶有重檐覆盖,碑的造型仿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1950年2月21日凌晨4时,闽赣两省边境各县多股残匪约600余人,趁我驻军较少,突然袭击资溪县城,制造了震惊四方的反革命暴乱事件。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有17位干部、战士献出宝贵生命。烈士中有资溪县首任县委宣传部长王佑臣,有三进三出县城奋不顾身援救干群的营副教导员林兴才,有不惜暴露自己掩护战友安全突围的妇女干部杨秀峰,有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女英雄崔凤英……

“资溪事件”发生后不久,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部署号令下,和全国各地一样,赣闽两省军民携手围歼顽匪,以资溪为主战场,展开了历时一年多的剿匪斗争,彻底根除了匪患,让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书写了我党、我军及资溪历史光辉的一页。

崇仁县红色景点

崇仁革命烈士纪念碑

崇仁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县城南500米处南阜山。这里青松蓊郁,绿柏摇翠,雄伟庄严的崇仁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此。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航埠古塘村建立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崇仁南部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人民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军事“围剿”。尤其是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崇仁独立团和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登仙桥战役”的重大胜利,受到中央红军和工农红军江西省军区的表彰。红军北上抗日后,崇仁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仍然英勇不屈,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1949年5月10日全县解放。

据资料介绍,崇仁县在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有77名,解放战争时期烈士2名,抗美援朝烈士5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烈士11人。为纪念革命英烈,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1949年,崇仁县县委、县政府在此建立革命烈士公墓,1964年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1990年重建。

来源:江西红色旅游网站

编辑:徐松

Hash:0ab849b32d0302879ae50887a809d35dfd355215

声明:此文由 抚州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