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群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群位于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遗址群主要包括:棣萼楼——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仓库(含大水坑物资码头)旧址、余氏宗祠——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缵诒堂——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多宝坑小站旧址。

棣萼楼——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仓库(含大水坑物资码头)旧址位于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大水坑(旧称大瑞坑)自然村。

1930年冬,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后,首任站长卢伟良根据大水坑棣萼楼位于汀江东岸,依山傍水,时汀江通航有简易码头,屋主与大埔中站之下的茶阳联络小站——同丰杂货店负责人李国良的关系良好等有利条件,把棣萼楼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的仓库。1930年冬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中央苏区由上海香港汕头潮州、大埔县城茶阳等地采购的中央苏区腹地的部分急需的物质,经茶阳联络小站——同丰杂货店负责人李国良的安排,通过船运到汀江东岸的大水坑自然村简易码头,再由大水坑自然的革命堡垒户秘密挑进棣萼楼存放,后再由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安排人员秘密转运,进入中央苏区腹地。棣萼楼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管辖的重要秘密仓库之一,在中央苏区巩固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中央苏区进行第二、三、四、五次残酷的“围剿”期间,大批中央苏区民用、军用等重要物资,如药物、布匹、食盐、弹药、电讯设备等进入中央苏区腹地前,曾存放在这里。大水坑码头与棣萼楼距离约300米,采购的货物从码头下船后,迅速转移至棣萼楼。大水坑的群众特别是屋主为保护物资的安全,守口如瓶,使大埔中站秘密仓库——棣萼楼,始终没有被国民党地方统治者发现。棣萼楼为中央苏区党、政、军机关正常运转,为中央苏区的巩固,为苏区反“围剿”战争及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后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进行长征等提供了物资保障,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棣萼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坐东向西,悬山顶,主体建筑楼高二层,四合院布局,总面宽19.8米,总进深14.65米,占地面积约290平方米,抬梁式构架,墙体承檩,盖阴阳瓦面,共16个房间,呈“日”字形,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建筑,属红色旅游景点。它对研究清代大埔民居建筑艺术和大埔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016年,青溪镇人民政府对棣萼楼进行了重新修缮并进行布展,保存现状较好。现棣萼楼内保存了周恩来总理曾经下榻过的房间,中共党政领导和物资通往苏区的房间,存放枪支弹药、物资的房间,以前留下来的弹孔,以及相关资料布展。2020年10月,大水坑码头获得上级修缮资金,青溪镇正按其原来的面貌进行恢复。

棣萼楼于2007年10月被大埔县委宣传部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6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8月,棣萼楼作为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及旧址群中的其中一处旧址,被公布为广东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余氏宗祠——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旧址位于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里埔。

1930年至1934年期间该处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所在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在我党领导下青溪人民进行了“二五减租运动”;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溪村人民又进行了反抗封建统治的工农武装斗争。这里曾是大埔县委、埔北区委、埔北区苏维埃政府、大埔县革命委员会及县委印刷厂等机关的驻地。党领导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锻炼了群众,有良好的斗争环境和群众基础,为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建立在青溪村奠定了基础。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设在青溪里铺余氏宗祠,其联络网点包括:茶阳镇同丰杂货店、同天饭店,青溪虎市汀江航运终点虎头沙(沙岗头)的永丰食杂店以及附近地区的一些小站。棣萼楼和其他一些山寨用作物资的秘密仓库。交通中站购木船一艘、民船二艘来往于汀江中上游的茶阳、青溪,用作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线先后安全护送左权、项英、任弼时、叶剑英、邓发、徐特立、董必武、李富春、陆定一、伍修权、刘伯承、周恩来、聂荣臻、刘少奇、蔡畅、林伯渠、陈云、博古、邓颖超、邓小平、瞿秋白等党、政、军领导及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等200余人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

余氏宗祠经过多次重建,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属于南方四合院结构,左右各两横屋,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当时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1987年国家在汀江河大水坑段建造广东省青溪电站,余氏宗祠旧址被电站水库淹没,为支持国家建设,青溪村村民用原址的旧材料就地迁高进行了重建。之后由于年久失修和后坎滑坡,导致余氏宗祠主体建筑严重崩塌。2016年春,青溪村余氏宗亲共同捐款,实施了余氏宗祠的重建工程。工程主要是对建筑主体进行了扩建,同时,对边坡进行砌护坎等工程,整个重建工程于2018年年底全面竣工。

余氏宗祠于2019年8月被大埔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共大埔县委宣传部评为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青溪村。

1930年,在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党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这条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茶阳)—青溪—永定进入闽西、赣南瑞金)中央苏区,而青溪交通站则是由白区进入苏区的一个要冲。这里的交通员依靠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了为时五年的艰苦奋战,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邓颖超等200多名党、政、军骨干,通过青溪红色交通线到达中央苏区,是当时全国唯一未被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2016年,为纪念光荣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历史,青溪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青溪村建设占地约5700平方米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纪念园主体为位于青溪村小学的中央秘密红色交通线展馆、重建的永丰商号(展陈交通线大埔中站内容)、纪念广场、亲水广场、妇女交通运输队雕塑等,保存现状较好。

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于2016年8月被广东省保密局评为广东省保密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9月被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评为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8月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缵诒堂——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多宝坑小站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

缵诒堂是中共中央建立的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到达瑞金的唯一秘密红色交通线的重要站点,是大埔中站多宝坑小站站长邹日祥的故居。缵诒堂与青溪镇蕉坑村的秘密“中转站”棣萼楼相连接,曾安全护送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刘伯承等200多位革命领导干部抵达中央苏区,为苏区运送了大批军用器材、药品、食品等物资,成为攻不破的红色交通堡垒。缵诒堂对研究大埔乃至中国的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邹日祥(1908-1983),青溪乡虎市村多宝坑人。1927年青溪村的余和园和余晋伯多宝村走亲戚,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的道理,他受到启发,经余和园、余晋伯介绍认识了地下党员蔡雨青,接受蔡雨青交代的任务,回多宝村组织农民协会。不到一个月他就串连发动了邹瑞样、邹致祥等10多人成立了农民协会,又接受了打通从多宝村到福建水定凹下交通线的任务。于是他就和丘乃鸿(后为烈士)、丘欢贤、江辉如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把从多宝至下沿线的农民协会组织起来,为以后建立交通站打下了基础。1929春,张鼎丞的爱人范乐春到日祥家商量运送武器、西药、食盐到水定桃坑,议定由青溪农民协会会员邹育祥、江端和、江彩芹、余乃英等负责押运。这次行动完成之后,正式打通了由茶阳同天饭店(孙世阶负责)、青溪村永丰商号(余晋伯负责)、多宝坑小站(邹日祥负责),至永定坳下(邹卓仁、邹安仁等人负责)的通道。193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将在白区工作的一批干部,经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转移到江西苏区。这时,青溪交通站转为中央秘密交通线的一个交通中站,邹日祥为该站交通员,并为多宝坑小站负责人。1931年秋,邹日祥母亲为了保护住在家里的两位交通同志而牺牲,他也因为此事先后三次被抓去坐牢,家里两次被洗劫一空,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未暴露过半点党的机密。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土改和合作化运动的积极分子曾参加1954年中共大埔县委召开的劳模大会,得过奖励。1964年,被选为县人大代表,曾出席过广东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大埔县民兵代表会和梅县地区民兵代表会。

因历时久远,损坏严重,为保护好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革命遗址,2012年在省扶贫“双到”帮扶单位广州市公安局,以及广东省老促会的关心支持下,大埔县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按照原土木结构,以及周恩来同志经过小站时的情景,立项重修,美化周边环境,得以重现原貌,并进行布展。基本陈列主题为中央红色交通线相关历史及多宝坑小站历史,展陈面积430平方米,展线长度50米,保存现状较好。

缵诒堂于2007年10月被大埔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县委宣传部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6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8月,缵诒堂作为青溪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园及旧址群中的其中一处旧址,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评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Hash:84a716b409b051b40046a2c1349ccade808c39f2

声明:此文由 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