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 看看峡阳历史名人应丹诏是如何做的?

应丹诏

延平区峡阳人

清嘉庆二年(1797)登进士第

先任浙江义乌知县

后任陕西城固知县

他虽当过两任县官,却为政清廉,两袖清风,辞官返回峡阳,闲居乡里,仅靠几亩田地过着俭朴的生活。

有一回,应丹诏之子应华佑见同乡应和璧家的长工酒后当街撒泼,便上前斥责。不料那长工记恨在心,伺机报复,终于等到他在坝塘田间耕作的机会,偷偷将应丹诏家的田界桩向外移了三尺。第二天,应华佑发现自家田界桩被人移动过,心想必是那长工从中作梗,便去理论。可那长工一口咬定说没有移动田界桩,而是应华佑仗着他爹是进士的身份欲占他人三尺良田。应和璧信以为真,就衔怨于应丹诏。应丹诏明知有人从中使坏,让自己的清名受到玷污,委实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两家便打起官司来。

应和璧家有的是钱,听说应丹诏要打官司,便大把大把使银子贿赂县官。县官见钱眼开,想贪赃枉法,可是看到了应丹诏的状子证据确凿,义正辞严,又闻应丹诏清名远播,恐难枉法臆断,便想了双方不得罪的法子,敷衍了事。就这样官司就一拖再拖,不了了之。应丹诏念乡亲情分,自认吃了点亏算了,不想把事闹大,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再与应和璧计较。

不久

应和璧不按规制要修土库

新任知县杨桂森得知后前来问罪

应华佑幸灾乐祸地把这事告诉父亲应丹诏

应丹诏听后

眉头紧皱

厉声呵斥儿子

不一会儿

他身着官服

脚穿官靴

从后巷往大园急步而去

大园客厅里,新任南平知县杨桂森坐在厅堂正中开始审讯应和璧。通禀后,应丹诏径直走向大厅。杨知县举目看见来人一身官服官帽,举止大方,气宇轩昂,心想此人莫非是应丹诏,便让他落座。应丹诏感谢后便抱拳作揖说:“杨老爷,老朽应丹诏自辞官归乡以来,专以讲学授业,今日得暇,前来拜望家叔应和璧,可巧在这里遇到了杨老爷。”杨知县听说应和璧是丹诏的家叔,便和颜悦色地说:“应和璧,丹诏年兄既然是你侄儿,本官也就不为难你。为民之道乃遵规守法,和善乡邻,本官请你谨记。”应和璧连忙向杨知县谢罪,又转向应丹诏抱拳说:“过去老叔多有得罪之处,贤侄不计前嫌,深感钦佩。”应丹诏起身离座,把应和璧扶了起来,叔侄俩携手而笑。杨知县恍然大悟,深感应丹诏宽宏大度,大笑着对二人说:“对,对,和为贵,和为贵嘛!”

文/方剑云 黄睦平 插图/黄紫虹

编辑:吴晓真 责编:陈茂军 编审:陈世荣

Hash:7bcfacd263955ce305e74167c2a285970bbd0abe

声明:此文由 美丽延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