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官,大作用!我区这个社区土地流转面积达40%,亿元以上企业6家……

俗话说,小村官,大作用

村党总支部书记这个职位官

看着不大,责任却不小

与村民们“零距离”接触

跟大小企业打交道

看起来做的都是些

平凡琐碎的工作

身上却担负着

民和落户企业的殷切期望

“项目的土地手续已经审批完成了,你们抽空来办下后续手续。”“村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工作还是要抓紧。”施林友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邓园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一大早,他便开始忙活了起来。作为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施林友抓产业、推项目、强服务、解纠纷,是社区居民眼中的“解忧人”,更是项目负责人眼中的“老黄牛”。

2011年,施林友来到邓园社区,担任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邓园社区内有上百家企业,为项目服务,为企业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老百姓致富、办实事,成为了村两委班子的责任所在。“才到社区的时候,发现当时错过了招商来的一些好项目。因为民风民情的问题,项目没有能够在这里落户,制约了村里的发展。”施林友说,到村里来之后,他把整个工作思路进行了梳理:“指导思想就是迎合开发区发展的大机遇。”为了热情、快捷、方便地服务好企业和项目,从项目的落户、交地、平整土地、修砌围墙,村两委班子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有时为了项目的进度,不分白天、晚上,加班加点做群众工作,尽可能让老百姓满意,让投资商满意。”

“我们企业是2012年在这边落户的,只要我们有困难,施书记都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剑翀告诉小编,正是因为服务周到热情,今年企业在二期扩建厂区的时候,还是选择留在了邓园社区。“项目的落户也为我们村民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本村手艺人创造了做事机会,为精准扶贫,帮助困难户、贫困户脱贫营造了环境,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好项目,留住项目。”项目成功落户,施林友开始思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施林友说,从长远利益出发,老百姓、村集体、企业三者要统筹兼顾,既要为项目的推进、落户提供坚强、有力、高效的保障体系,还要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综合性,营造规范的服务环境,让企业扎根。“既要主动积极,又要热情周到。”施林友说,他将这几个字作为项目招引、服务的宗旨,“为项目服务的同时,还要为百姓增收,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项目的大量落户,目前,整个邓园社区的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40%,村里十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规模以下企业有100多家,主要以生产汽车配件、电子电器,还有机械为主,邓园社区的老百姓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少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工作、生活。“外出打工相对来说工资高些,但是我在家这边工资也有五千多块钱,公司还给我交五险一金,父母、孩子都在身边,我已经很满意了。”35岁的王美娟是工厂的一名质检员,也是邓园社区的居民,跟其他同龄人不一样,她选择了留在家乡工作。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留得住已有企业,吸引更多外来企业。企业到村里之后,我们都有相对应的责任人来进行服务,通过服务赢得企业的尊重,让企业在村里扎根、发展壮大。有了企业,老百姓就能就业。”施林友说,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打基础,未来的路还很长,在服务企业、百姓增收的同时,他还在思考为邓园社区创造更大的价值,“有句话说得好:俯下身子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

为我们的施书记

点个大大的赞

来源:如皋日报| 编辑:朱坤柏 | 校对:李琪

Hash:021b35f1ca16d0ec8abd909677ce81920ee9f225

声明:此文由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