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名人与名菜:陈经邦与煎粿

米浆“耍”锅边,食来脆口油气足。煎粿是莆田广为流传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以大米磨成浆,配上红心地瓜、韭菜花生、鸡蛋等煎制,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

煎粿是许多莆田人的乡愁,据说明代莆田人陈经邦,即使贵为国师,也对家乡的煎粿念念不忘。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出生在常太山区,由于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学。在私塾边有个好心的孤寡女人,常常用米浆或麦粉煎成薄片,给他充饥,直到他完成了学业。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陈经邦中进士,非常想念这位恩人,每年都要回乡看望她。

授翰林院编修,神宗朱翊钧在东宫时,曾被选任讲读官,神宗临朝后,备受宠顾,官职连升至礼部尚书。万历十三年(1585),48岁的陈经邦因朝中派系倾压,矛盾纷争,那位恩人又患重病,他干脆辞官归隐田园,孝敬恩人。

回乡后,陈经邦建了府第,把恩人接到家中,如侍亲妈,为她养老送终。这个故事后来编成莆仙戏《陈经邦吃麦煎》,为事亲至孝的典范。

陈经邦大宗伯第地处城中心,以重叠三座七间厢正厝为主体,前后七进深,左右加护厝的超大型宅第,俗称“百廿间”大厝。大厝背后有御书楼,后供堂和后花园,为目前莆仙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宅第建筑

目前,陈经邦大宗伯第已成为老莆田的一个缩影。古老的房子,古老的街,还有街上飘来的煎粿香。四百多年的风雨模糊了历史的印迹,唯有这份美食一如当年那样美味

Hash:60e17b059862214422d936fef0dd756593955e82

声明:此文由 看涵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