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塔:开封最古老的建筑

本报记者 杨圣学

在古都开封城东南,矗立着一座体型庞大奇特的古塔——繁塔(音po婆)。说他庞大,是古塔下部三层塔基周长竟达81米,犹如10数间房子一般“粗壮”,真可谓“身宽体胖”;说他奇特,是“粗壮”的塔在三层以上突然变成了“细高条”,六层小塔塔基周长才有14米。这下粗上细的古塔建筑,可能在国内绝无仅有。

开封繁塔远眺——这是古城开封最古老的建筑了。

记者是在开封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把繁塔读作繁(fan)塔,记忆里也曾经来过二三次,因为不懂历史文化,只看到繁塔满院子荒草胡棵,塔身也长了许多小草小树伢子,一片凄凉景象。

塔心室内的石刻。

记者曾采访过一些著名风景区和历史文化建筑,对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尤为感兴趣。今年五一期间,记者了解到这座不起眼的繁塔竟是开封最古老的建筑,其历史远远超过开封古城最具盛名的龙亭、相国寺(现存龙亭大殿为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所建;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即555年,后多次损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十年即1671年重修)。比同为宋朝所建的铁塔,还要早75年。于是,探寻游览繁塔的意念陡然而起。说走就走,从郑州开车直奔开封繁塔。

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以前认定的中国六大古都,还是现在官宣的八大古都,开封绝对占有一席之位。

6925块佛像砖镶满塔身,一砖一佛,形象各异,形态逼真,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

据资料记载,繁塔位于北宋东京外城以内的东南隅,今开封城外东南三里左右,呈六角形,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它是开封历史上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

塔心室。

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管所主任李曼介绍说,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基明台1000余平方米。“粗壮”的塔身下部三层高23.1米,塔基周长81米。“细高条”的上部六层小塔高13,58米,塔基周长仅14米,远看小巧玲珑婀娜多姿,与“身宽体胖”相比形似亭亭玉立。与外形一样,塔心同样也是六边形,塔心室面积达57.2平方米。6925块佛像砖镶满塔身,一砖一佛,形象各异,形态逼真,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繁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雕、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珍贵的地宫资料、神秘的层级悬疑而闻名于海内外。

镶嵌在塔心室内壁的石刻。

据了解,天清寺创建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显德六年迁至繁台。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大名寺。据北宋王瓘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座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在繁塔里面洞壁上所镶嵌的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但是,这些石刻只能显示繁塔开始建造的日期、建造过程中捐款捐物者的名字日期,无法显示何时完工日期。因为完工的石刻就无法镶嵌进塔壁里了。石刻日期表明,繁塔从宋开宝七年(974年)开始建造,石刻显示最晚的日期是宋淳化元年(990年),此时距开始建塔已经17年,而这些捐施石刻都镶嵌在三层基塔第二层的塔洞之内,所以应该基本确定此时塔的工程尚未完工,可见修建过程是漫长的。

塔心室内的彩色佛像砖刻。

记者看到,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宝塔,塔高九层,由下部三层巨大塔身与上部六层小塔组合而成,塔每层重檐,均由重翅斗拱承托,下檐用卧砖叠涩收进,上檐顶部作平底座,宽不足六十公分,仅可依次通过一人,十分惊险。北宋仁宗时,诗人苏舜钦有诗写道:“我来历初级,穰穰瞰市衢,车马尽楼蚁,大河乃污渠。……俄思一失足,立见糜体躯。”诗人梅尧臣却因力不从心,未敢登临,他写道:“二三君少壮,走上浮图颠。何为苦思我,平步犹不前。苟得从而登,两股应已挛。复想下时险,喘吁头目旋。不如且安坐,休用窥云烟。”因繁台高于北宋内城地面近20米,加之繁塔自身高度,故尤显其高大,所以开封多年来一直流传着:“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搭繁塔腰”的谚语。

繁塔地宫石碑铭记。

李曼介绍说,据塔铭记载:当时寺内僧众有400余人,讲经律论僧50余人,还有三纲知事,各职人等,发愿共同造塔。塔铭还记载了地宫中所有埋藏的东西,如水晶瓶、水精函、水精瓮子、金棺、银椁、舍利石匣等,以及施舍人姓名石刻七方,记载三百余人,上自文武百官,下至茶馆博士,施舍的东西有金银、衣物、食品,可见当时繁塔声名之广,香火之盛。

那时,繁台之上,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无论是艳阳三月的郊游踏青,或是榴红五月的端阳佳节,人们担酒携食,结伴邀友,钦酒赋诗,品花玩草,观赏百戏,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中秋之夜塔灯齐放,“万点明灯彻云宵”的景色更加诱人。尤其是大地复苏、百花争艳的春天,在此“登楼下瞰,尤为殊观”。宋人石曼卿有诗赞道:“台高地迥出天半,嘹见皇都十里春。”绝妙风景被人们誉为“繁台春色”,列入汴京八景。

繁塔塔心室。

金、元时期,寺塔俱废。元代中期曹伯启有《陪诸公登梁王吹台》诗云:“天宇廓然秋已暮,幽人欲作登高赋。联镳沽酒上繁台,千古兴亡一回顾。百鸟喧啾塔半摧,荆榛掩映台前路。黄花采采未成欢,目断荒城起烟雾。”显然此时的繁塔寺院已是被摧毁而非原貌,荆棘满路,无人问津之地了。

镶嵌在塔心室壁的石刻。

明初,天清寺再度兴盛起来,一寺而三分,前为国相寺,中为天清寺,后为白云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云:“国相寺在天清寺南,即天清寺之前楼三间。国朝(明)洪武十七年,僧胜安因楼废址,改建佛殿,名曰国相寺。”(一说国朝(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二十一年(1388年)。僧净慈增建国相寺白云阁方丈廊庑三间。永乐十三年僧僖道复修。”又据明李梦阳《国相寺碑记》云:“国相寺繁台前寺也。台三寺,后曰白云,中曰天清,塔断而中立,有鹳巢其上,嘎嘎鸣。按《梦华录》,繁台寺一耳,亦不言其地之盛。尝闻之长老言:‘寺一耳,而三其教。……后有白云阁,于是号白云寺;中有天清殿,于是号天清寺;前有国相门,于是号国相寺’”。一寺而有三派佛徒,正是天清寺再度开始兴盛。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繁塔逐渐繁荣,于繁台之上又建二程书院,内祀北宋的理学家程颢、程颐。至正德年间,寺僧善彬大力经营,繁台又成为旅游胜地。明末,“河水灌汴,塔旁殿庑俱毁”,仅存繁塔。

镶满塔身的佛像砖刻令人叹为观止。

据《祥符县志》记载,清朝顺治年间,有和尚桂山偕徒孙明孺前往五台山朝拜,途经开封,被当时的巡河使者方大猷留住塔下。后,屯山监司胡公命他垦田4顷。在桂山和尚主持下,创草殿三楹,以奉香火。“募方公(大猷)修塔前寺,建后殿、中殿,及开堂放参等处。”康熙七年(1668年),又“募巡抚张公自德修禹王台及塔前寺山门、钟楼、鼓楼、韦驮殿、伽蓝殿、观音文殊配殿。”落成后,仍名之曰“国相寺”,繁塔再一次香火繁盛。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再次决口,寺毁塔存,从此繁塔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孤立于荒郊之中达百余年之久。

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碑。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大修,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使繁塔获得了新生。

清新的环境中游览繁塔公园,观看繁塔历史介绍。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封市加大了旅游投入,繁塔周边环境得到了整治,增设了繁塔宣传步廊、二程碑及二程人物介绍,布置了花园,让游人在参观中加深对繁塔历史的了解。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建筑、雕刻艺术价值吸引着更多的旅游者、研究者来访。

记者就要离开繁塔景区了。回头望去,千年繁塔是那样安详地静静矗立着,显示出它的尊贵、深沉和神秘。我想,我还要再来采访,亲自上塔顶下地宫,寻找六层小塔和地宫内鲜为人知的秘密。

Hash:a3cb078c52e355c90f44f93e4febfb9f262f9cfb

声明:此文由 诚搜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