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伊与青草李矮楼

三湾河与扇子河的交汇处,有一座青砖灰瓦、绿水环绕的小村庄。这就是桐城市青草镇河湾李矮楼村,虽然村庄几经更迭重建,但村落大门两边木柱深陷地下,仍然保留原来模样,让人睹物思贤。关于为何有这低矮的门头,有多种版本,我虽不才,道其一种,以飨读者。

传说清朝川湖两广总督汪志伊,幼时贫寒,食不果腹。父母把他送到外公李员外家生活。李氏是桐西望族,人丁兴望,聚住在河湾李楼。屋宇楼舍,错落有致,金碧辉煌。

虽然小志伊身材瘦弱,但聪颖过人,深得外公、外婆的喜爱。到了上学的年龄,外祖父聘请私塾老师给他和李氏子弟启蒙。他过目不忘的天资,让先生啧啧称赞。遂以商汤名臣伊尹的伊为字,为他取名志伊,希望他志同伊尹,为国重臣。

汪志伊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终于在乾隆三十六年中举,殿试,乾隆龙心大悦,封为朝廷命官,历任霍州镇江知府,官至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由于他任职一方,清风两袖。剔除污吏,勤政为民,深得乾隆皇帝宠爱,封为八府巡按。

有一年,汪志伊在安庆巡察,突然动了乡思,想起了桐西白陂塘,想起了儿时外婆家的李楼。于是他脱下官服,身着布衣,带着几个贴身随从来到外婆家。李氏乡绅贤达和桐城的大小官员早已在李楼跪迎一片。汪大人一边示意大家请起,一边跪拜舅父舅母。在一片恭维声中,宾主坐定,厨房忙起。

汪大人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同舅父、舅母无拘无束,时不时到厨房看看厨娘们炒些什么好菜,看到厨柜里煮熟的豆干、千张还用手夹几片塞进嘴里试试,嬉哈哈地惹得厨娘们窃窃思笑。舅母寻思外甥官至八府巡按,待人接物没一点官相,审犯人时犯人能怕他吗。于是告诉汪志伊,她有生之年想看看外甥怎样堂审断案。

汪志伊是一个很知道感恩的人,在外为官,心里时刻铭记舅父、舅母恩德。对于舅母的请求满口答应。考虑到舅母小脚行走不便,遂决定第二天在李氏大厅堂开堂审案。

李氏大厅堂是安放李氏列祖列宗灵位的地方,大门高大威严,两边木柱子伟岸挺拔,是理想审案场所。

第二天,他穿着官服,戴上顶戴花翎。传檄桐城县官速带三班衙役,提一干重犯来到李楼,参加府、县三堂会审。

衙役在李氏大堂外竖起一面大鼓,堂内置“肃静"、‘回避"等牌子,汪大人居中落坐,左安庆知府,右桐城知县,不怒自威,杀气腾腾,静等击鼓鸣冤。晨时左右,三通鼓响,犯人解到。衙役高喊"威武",云板响起,那场面真是虎豹远行,神鬼惧怵。汪志伊把惊堂木一拍,喝一声"堂下何人",犯人早已魂飞魄丧,再一拍"从实招来",犯人已经胆颤心惊了。也就在这个时候,众人看到更诡异的一幕。

只要汪大人惊堂木一拍,堂后那李氏列祖列宗的牌坊,就哗哗倒下一片,厅堂大门头子也缓缓下沉,众人惊怵不已。有一个知阴阳的风水师告诉李氏族人,李氏先人从来没见过像汪大人这么大的官,現如今,汪大人正坐在他们面前开堂审案,他们焉有不跪之理。李氏门庭龙脉尚浅,怎能受得了星宿下凡的八府巡按在此坐堂。大门头下沉,证明汪大人同李氏还有点血脉关系,不然的话,大门受不住,早就倒了。李氏族人闻此目瞪口呆。

舅父舅母忙将此事转告了汪大人,汪志伊暗想,我为了满足舅父舅母的愿望,却惊扰李氏列祖列宗,身为李氏外甥,理应向李氏列祖列宗祷告。于是他脱下官服,摘下顶戴花翎向李氏牌坊作揖施歉。李氏列祖列宗,我虽非李氏子孙,确是李氏外甥,见本官不必惊慌、跪拜。默告之后,说也奇怪,汪大人再回到堂上,无论堂威怎么喊,杀威棒怎么敲,惊堂木怎么拍,李氏牌坊再也没有一个倒下,大门头子再也不下沉了。

由于李氏大门头子下沉,矮了尺余,又有汪志伊审案的传说,原来的李楼也就变成了李矮楼,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Hash:3425de42f809c01a39813bb021cb6a96a311206c

声明:此文由 六尺巷文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