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堂 | 为民造福与喜雨亭记

苏东坡——大才子、多情圣手、搞怪鼻祖,法国《世界报》评选的“千年英雄”......《不合时宜——东坡人文地图》,作者王文正倾心五年,行程数万公里,翻阅上千万字典籍,以苏东坡的生平为线索,以其足迹所到的城市为节点,以严肃的研究态度、活泼的文字风格,发掘出苏东坡在各个城市中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将这些“城市”节点串在一起,著成了这本完整的东坡传记。

同时,本书还照应近千年来文人学者对苏东坡的评价与纪念,增强了“东坡文化”的纵深感和历史感。

您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以本书为参照,循着东坡先生一生辗转的足迹,按图索骥、寻幽访古,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

更多完整音频,欢迎移步“云听”APP。

- 阅读之声出品 -

苏东坡到任时,凤翔的知府是宋选,字子才,郑州人,他到凤翔任上,只比苏东坡早了4个月。宋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仁厚长者,对待苏东坡尤其温厚,使初次出仕的这个年轻人颇有“幸遇”之感,苏东坡对他也很是尊重。

宋选这人为政非常勤勉,大小事务无不尽心。这一点,苏东坡是从凤鸣驿在他执政前后的变化中看出来的。嘉佑元年,苏东坡兄弟进京赶考,路过凤翔,本来想在官府的驿站借宿,谁知里面破败不堪,根本没法住人。6年过去了,他重来此地时,发现馆舍已经修缮一新,过往行人可以宾至如归——宋选上任后才几个月,凤鸣驿就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件事情给了苏东坡很大的启发,为此他还专门写了《凤鸣驿记》一文。

苏东坡在入仕之初,就从宋选身上学到了一种勤勉务实的精神,再加上它自己本来就具有的爱民宽物的济世胸怀,使得他在此后多次担任地方官的仕宦生涯中,政绩卓著,造福了一方百姓。

苏东坡一生足迹所到之处,有无数亭台楼阁,其中有一些十分幸运,由于赢得了苏东坡的笔墨而千载流芳,即便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一再遭遇焚毁、倾塌,但又总是被后人一建再建。比如超然台远景楼墨妙亭、宝绘堂,还有放鹤亭、众妙堂、静常斋、安国寺……苏东坡为他们写的文章,大多成为了文学散文中的名篇,也因此成为了今日的旅游名胜。而在这之中,《喜雨亭记 》有幸成为苏东坡笔下此类记文中的第一篇。

凤翔地处西部边陲,本来就处于一个干旱的地带。但在嘉佑7年,这干旱来得更为严重。苏东坡到凤翔几个月,滴雨未下,田地皲裂,春天本来该是小麦灌浆的时节,但直到现在,麦苗已经枯黄得卷起了叶子,点一把火就能烧起来。如果再不下雨,夏秋之际百姓就得断粮,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命运在所难免。

看到这样的景况,苏东坡心焦如焚。然而,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遇上这样的灾害性天气,为任一方的父母官就只能祈祷神明履行他们的职责,下一场透雨,以庇佑天下生民。

于是,宋选和苏东坡决定去太白山求雨。

作者简介:

王文正,山东五莲人,现居杭州。独立作家,记者,大白图书工作室主任。长期致力于文化研究和浙商群体研究,出版有《不合时宜 东坡人文地图》《大商人——人文浙商的10张面孔》《杭州简史》《大商入海》《笑傲商海》等专著。

播讲人简介:

王明军,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市语言协会朗诵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1991年开始从事影视配音艺术创作,曾在多部译制片及电视连续剧中为男主角配音,参与创作影视配音作品数千部(集)。曾获政府“华表奖”,四次获得“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

小说演播代表作:《百年孤独》《博尔赫斯小说精选集》《陆犯焉识》《活着再见》《古董局中局》《我不是潘金莲》《侯卫东官场笔记》等。

人文课堂播出时间

文艺之声FM106.6/每周日22:00

阅读之声AM747/

每天6:30、13:30、20:00

大家都在听↓

人文课堂 | 兄弟一别 雪泥鸿爪

人文课堂 | 制科奇迹 百年第一

人文课堂 | 风雨对床兄弟情

撰稿:王文正

编辑:小曾

Hash:79b897d918d795e90ec81b5b0268427860db10e7

声明:此文由 央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