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大的围龙屋在揭阳!却无人知晓!

支持原创 欢迎投稿

关注

中国现存最大的围龙屋在揭阳

揭阳·庵后

璼公祠

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候,广东梅州五华水寨坝美村发现了一座围龙屋,是广东目前发现最大的围龙屋,在国内实属罕见。始建于明朝初年,是左右各“六围六横”直径长126米的围龙屋,深(含门口半月形池塘)278米。悬山瓦顶,灰沙夯墙,完好保留着明显的明代建筑特色。但“六围六横”也随着时代变迁,现在保存较好也就“五横五围”,外围部分已经倒塌和改建,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

卫星图对比

梅州五华围龙屋

揭阳庵后围龙屋

殊不知揭阳这座看起来比这广东现在发现的最大围龙屋还要大!可能差不多,但这座更完整。

气势恢宏

揭阳这座罕见的围龙屋在揭东区埔田镇庵后村,庵后村是埔田镇第一大村落。人口一万多,全村统一姓高,是宋代著名诗人高登,〔字彦先,号东溪〕后裔。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庵后高氏始祖,原籍福建漳浦县,于明朝嘉靖年(1522-1566),从闽入粤,迁至揭阳县霖田都德桥村庵后草创家园(即今之揭东区霖磐镇德中村),那里原有陈氏一族居住,因在一座古庵之后,故名称"德桥庵后"。居住不高敦重久,见该地虽好,但四周都是陈姓一族,占在地利,发展迅猛。而高氏孤立,诚恐受压。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先祖高世冲(原福建漳浦县高登公之后裔)来到梅冈都黄岐山东北麓,见一片山地,地旷人少,土地肥沃,是可发展之地。从揭阳霖磐德桥庵后村迁移至此创业。但觉若干年来,在庵后居住也十分顺利,添丁添财,为不忘故旧,寨名沿用霖磐德桥庵后之名至今。

东门

北门

高氏宗祠(不可移动文物)

庵后围龙屋始建于明代,至今保留明代建筑特色。应该是揭阳唯一一座大型客家围龙屋。地势前低后高。以“高氏宗祠”为中心,宗祠内供奉着高登圣像,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0),左右各有公厅1座,为“三壁联”形式,主寨设东门、北门2个门楼,北门取乾巽水,东门为舆震方位,以马蹄形围龙屋坐西南向东北背山而建。

航拍图

局部小部分遭受改造,但格局规模没有改变。做为庵后的老寨,依然有居民在此生活。

右侧有一口硕大的水井

每年正月十五,庵后每年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会在老寨前举行,各家各户准备三牲五粿、水果等,在大祠堂里点香拜“神”,做大戏,放烟火,共同祈祷添子添丁、庵后大兴

图:高鹤涛

那么,现在庵后这个潮语村落为何会有一座客家式围龙屋呢?揭阳文化名人彭妙艳曾在发表文章写到:那是埔田从客区向潮区转化的遗存,社会、科技价值兼具,自然也不能忽视。

在揭阳城市总体规划中(第67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庵后村被规划建议申报传统村落;第71条历史地段(历史风貌区)中,庵后村在规划中被确定历史文化风貌区。

转载自 揭阳历史文化名城(gh_04a778c9de09)

陈训先《潮汕先民探源》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06年12月

原价:15.00元 / 优惠价:13.20元

<内容>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

Hash:cd2832f594a8436dc9360c1a93608cc2b887ebf6

声明:此文由 揭阳读书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