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名——历史记忆之都城记忆

历史上的大名,东接齐鲁,西连秦晋,北靠燕赵,南控楚魏,交通有古黄河,古大运河和漳河水运之便,陆路有西至秦川太行、东通东岳泰山的官道地利之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正因如此,大名曾十五次成为大小朝廷的国都陪都。民国以后,铁路交通逐步发达,建国后省域重新划分,大名才失去交通枢纽、中心城市的地位。

1.扈国国都

大名在夏朝的时候是扈国的都城。今大名东部西付集乡有前中后三户(扈)村,疑为扈国都城之遗址。

2.殷商故都

明代工部尚书雷礼在《修建大名府砖城记》中记载:“大名本殷商旧都”。据史料推断,商朝国都因水患迁都达十三次之多,大名之殷商旧都在沙麓山南麓,约在今大名县文集村、山岳村一带。

3.魏武侯别都

今大名县西未庄乡未城村就是武侯别都、魏武侯城所在地。今大名县大街镇南门口村南十里亦有武侯台。

4.孙燕国都

公元前272年,孙燕在安贤镇(今大名县束馆镇)建都,登基,称燕王,建大燕国。

5.宇文化及许都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九月,右屯卫将军、丞相宇文化及在巩县为李密所败,率众二万余,号称十万,北趋魏县,鸩杀恭帝杨浩(隋炀帝之侄),僭称皇帝于魏县,国号“许”,治所在今大名县城南旧治乡魏店村。

6.史思明燕都

《旧唐书》卷十载:“二年春正月,史思明自称燕王于魏州”。燕都治所在今大名县大街镇双台村一带。

7.田悦魏都

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月一日,田悦在魏州城西筑坛祀天,遂称魏王,建魏国,置百官,并把魏州改为大名府。

魏国国都就在今大名县大街镇双台一带。

8.后唐国都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登坛祭天自立为皇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改元同光,建都魏州称东京,设三省六部置百官,是为唐庄宗。

9.后唐陪都

同光元年十月,后唐军攻取开封,灭梁,李存勖迁都洛阳东京兴唐府(魏州)降为陪都,改称为邺都兴唐府。历经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慜帝、后唐废帝一直为邺都。邺都遗址在今大名县大街、双台一带。

10.后晋陪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七月,后晋皇帝石敬瑭改东京兴唐府为邺都广晋府。天福三年(938年)十一月,升广晋府为邺都,恢复了魏州的陪都地位。邺都在今大名县大街、双台一带。

11.后汉陪都

948年,刘承佑嗣位,即汉隐帝,定都于汴州,大名府为陪都。由于朝廷内讧激烈,隐帝刘承祐被杀,后汉灭亡,凡四年。大名府遗址在今大名县大街、双台一带。

12.后周陪都

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代汉称帝,国号大周,改元广顺,史称后周,是为后周太祖,建都汴京。大名仍为邺都大名府。邺都大名府遗址在今大名县大街、双台一带。在五代的54年历史上,大名做都城或陪都的时间长达22年。

13.北京大名府(北宋陪都)

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五月,宋仁宗采纳宰相吕夷简的建议,升大名府为陪都北京,并建设北京行宫。大名府作为北京,直至北宋灭亡,长达86年之久。治所在今大名县大街乡大街村一带。

14.伪齐北京

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九月,刘豫登基为大齐皇帝,十一月改年号阜昌,建都大名府,都名北京。齐都北京在今大名县大街、双台一带。

15.伪齐陪都

大齐阜昌三年,宋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五日,刘豫迁都东京(今开封),改名汴京,东平府改为东京,北京大名府改号北都。

问题来啦:大名历史上做了几次国都?几次陪都?

来源:大名教育

Hash:e23c4da5a990334d40cebe878fc80b65ba0b8015

声明:此文由 大名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