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排市镇:文物保护单位汪氏祠亟待修缮

阳新县排市镇三田村,有一座约建于明代的古祠堂,祠堂内尚存有精美的木雕,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这座名为“汪氏祠”的古祠堂内如今已是蛛网尘灰,杂草颓梁,破旧不堪。近日,记者来到三田村下湾组探访汪氏祠堂。

在村长汪承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汪氏祠堂前,看到大门口上方悬挂有“黄石市文物保护单位 汪氏祠”的标志牌。宗祠内的墙壁有明显漏雨浸水的痕迹,柱子已经发黑,有的已严重倾斜,有的靠竹竿支撑。

“村里有一个五保户,自己砍些竹子,弄些瓦片、木板、木条,把要垮的地方固定一下,但也不是个长久的办法。”汪承华告诉记者,前年,市里的文物保护部门拨了两万块钱,村民们把祠堂小修小补了一下,但是还有多处破损未能修缮。

据汪氏家谱记载,始迁祖添惠公在明成祖永乐十年,离开祖籍桐埠(今排市镇咀头汪),择基选址于燕山之麓,顿筑茅庐,开荒拓土,扎根生花,繁衍生息,开启福泽儿孙之鸿基,造后昆之伟业,至今六百多年了。

汪氏祠一进五重,全部为木质结构。中堂上的匾额记载了不少名人秩事。顺着汪承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两块题字为“武魁”“亚元”的匾额。从汪承华提供的《第五批传统村落调查推荐表》上,记者看到关于汪圣铨、汪德蛟的记载:

乾隆五十三年恩科中举,乡试前甲第五名,即为五魁,又因圣铨公武艺高强府邑名扬,总理州城衙门,主管地方军武,故有‘五魁’之名号……汪德蛟,汪圣铨之子,于嘉庆廿三岁恩科中举,荣获第二名,故有‘亚元’之名号。”

第二进戏台有题字为“同咏霓裳”的匾额,尽管年久失修,但房梁的木头上雕龙画凤,气宇轩昂。“匾额是武举人汪圣铨写的,”汪承华说,原先戏台两边有一对半人高的木雕狮子,非常威武,后来被人偷走了。

1959年出生的汪大河是三田村下湾组组长,他说,年轻的时候,自己还在这戏台上唱过阳新采茶戏。台上好戏连台,台下欢声笑语。每逢端午、中秋、正月等传统节日,十余个演员登台唱戏,下面坐满了人,村里男女老少都爱看,看戏是那个年代村里为数不多的文艺活动。

汪承华介绍,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但每年清明、春节都会回到祠堂祭祖,过年的时候,祠堂里都有舞龙舞狮表演,从正月初三舞到十五,非常热闹。他说:“祠堂是全村人的根脉所在,大家都盼着能好好将它修缮,保护好先人留下的宝贵财产。”

(来源:东楚晚报 万泰然)

Hash:36bf651bc5beb6977de7367b3cfc1f33e39ab5f6

声明:此文由 阳新新阳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