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曾经有一所闻名全国的中师学校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别称岛城、琴岛、胶澳,是中国山东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 全市下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为1007.1722万人。

在运营《中师生》公众号,对全国中师学校进行统计时,我们查询到了青岛师范学校。

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原李村师范),位于李沧区九水路,是一所历史久远的学校。这所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年的老校,除了培养出17000余名优秀的教师之外,还见证了青岛这座城市的许多重要历史瞬间。

“李村师范”建于1930年,历史上曾有“南有南京晓庄师范,北有青岛李村师范”之说。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教师十分缺乏。1930年当局在李村镇李村河之南开办青岛市立李村初级中学,1932年改称青岛市立李村中学,是郊区唯一一所中等学校,即为李村师范的前身。

1930年10月,由当时市政府拨款及当地工商团体筹款资助,在谭建之校长主持下,开始了建校施工。

1932年,青岛市政府又复拨款,再加上地方开明人士再度捐资,又建成两座四合院平房校舍。是年,市教育局任命赵枚为校长,学校正式定名为“李村中学”,并开始招生。当年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同时附设了乡村师范班、速成师范班各1个外,翌年又增设师范速成班和农业专修班各1个。

1990年的青岛师范学校

1934年,市教育局将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附设的1个师范班划归李村中学,至此,李村中学已有两个正式师范班(后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可以说是青岛师范第一届中师毕业生。

1935年春季,学校招收简易师范班学生(全系女生),原附设的农业专修班及初中班停止招生。由于招收的学生全是师范学生,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市政府遂将李村中学更名为“李村乡村简易师范”。至抗日战争前夕,已有9个班、300余名学生。从建校到“七·七事变”,已毕业师范生300余人。

1937年,青岛市立李村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图片源自孔夫子旧书网商品拍卖区)

1936年秋,学校更名为“青岛市市立李村师范学校”,至今仍有人沿用“李村师范”的提法,盖源出于此。

市立李村师范校徽

1945年抗战胜利后,青岛师范恢复招生。青岛市教育局委任了一名姓徐的校长。

1946年11月14日李村师范复校

1949年6月2日清晨,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李村,国民党守军顿时土崩瓦解,狼狈逃窜。当天下午,疏散的许多师生陆续归来,相见之下,无不欢欣鼓舞。从此,青岛师范学校迈上了新的生活里程。

青岛解放后,学校定名为“青岛市市立师范学校”,1950年改称“山东省立青岛师范学校”,1951年改为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

1961年,山东青岛师范学校毕业证书。(图片源自孔夫子旧书网商品拍卖区)

1961年,原青岛工读师范专科学校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撤销部分教职工和设备并入该校,两校2个班学生并入该校14级,3个班并入15级。1962年,原青岛幼儿师范学校撤销,2个班学生亦并入15级。

1979年至1980年,学校从高考落榜生中招收普通中师班2个和体育、英语专业班各1个,培养目标均为小学教师,学制2年。

1981年起,学校恢复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新生的办法,培养目标为小学教师,学制3年。学校按照部颁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凡是全国统编中师课本已出版的,一律采用统编课本。

学校一景

学校一景

学校一景

1949年至1987年底,学校共有正式毕业生6 403人,不仅为青岛地区输送了大批中小学教师,而且部分毕业生分配到胶东地区和山东内地,成为当地教育战线的骨干。

例如青岛市小学特级教师蒋志远,青岛市中学特级教师尹典训、吕良钦,即墨县中学特级教师马人灵,蒙阴县全国优秀教师毕爱芹,崂山县山东省模范班主任赵友芹,全国七家报纸评选的“全国优秀教师”陈玲、姜凤英、沈玉蕊,全国十家报纸评选的“优秀体育教师”周法廉、荀太忠,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刚,作家、长篇小说《伍豪之剑》的作者刘俊骧等,均为该校解放后的优秀毕业生。

九十年代青岛师范校刊

随着山东省“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的要求,具有中专学历的毕业生将无法再从事小学教育,从2010年起青岛师范学校停止招收师范生,整建制并入青岛58中。因青岛师范学校最后一届在校生到2014年毕业,2014年前暂时保留青岛师范学校。

2014年,市教育局决定将青岛师范学校并入青岛艺校,有80多年历史的青岛师范告别了最后一届毕业生。

2011年12月26日,青岛师范学校建校纪念碑被列为李沧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3月9日,青岛市立李村师范学校旧址被列为李沧区第一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在网络上,有关青岛师范学校的文章和资料并不多。

文章《青岛师范,中师老师带我找到当年的你》中说:

小门里边,右侧那个带窗户的平顶房是传达室,订报纸杂志就是在这里领取。看书读报可是我们这些考上学人的一大爱好特色。学校里的优点,回到老家,可就是一缺陷,“整天端本书,不能帮干点活!”

左边的大房子本来是做仓库用的,放好多木板材,学校利用劳动课让我们班把木板搬了出去。因为是进校门不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争取进步,做事格外努力。大家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我却愣头愣脑让厚木板把脚趾头给砸了,李彦范架着我跳着一只脚去卫生室做了包扎。

后来这里进行过装修就变成了小礼堂,有时用来开会,有时演节目,幼师培训班的同学就是在这里做了汇报演出。第二天在食堂打饭再次见到她们时有种异样的感受,“这些小姑娘不是在舞台上的吗?怎么也要吃饭。”

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曾培养了近2万名中师学子,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网络上,没能更多的看到有关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的回忆文章,让我们感觉是一件憾事。

欢迎能有更多 的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写一写母校,让我们一起记忆当年的青春岁月。

本文由《中师生》公众号整理。编辑参考源自《青岛市志·教育志》、青岛档案信息网、青岛新闻网、小猫猫1973的博客、众子的博客,青岛城市档案论坛,新岛时空等。

Hash:d64ffe45b4828b747542de61216a12b4de427b11

声明:此文由 小桔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