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南路名门大族,人才辈出,富甲一方!

据《宁洋县志》记载,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宁洋正式开县,西洋大部分区域归属宁洋县管辖,邢庄也不例外。宁洋县区域由龙岩集贤里五图,延平大田县三图,永安县三图(即永安的廿八都洪田、廿九都西洋、卅都小陶)区域组成。西洋虽地处山区但交通优越(宋代就开辟官道、民国开通闽南公路),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山青水秀,吸引众多氏族,其中不乏有名门望族,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播迁发展, 而邢庄就是当年其中一门望族。

从采风了解证实,邢氏是在西洋繁衍并开基较早的一支民系,至今785年历史

嘉靖六年(公元1567年)修定的《福庄邢氏族谱》记载,福庄原名邢庄,系因当地巨族姓邢而得名。邢氏原居河间郡(在今河北省),因周公封第四子于邢而以国为姓。后为避战乱,辗转南迁。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27年),其始祖邢世岩(大六承公),于南宋徽钦之乱时从江西避居于丰田洋(今青水丰田村),在大岚山打猎,后见西洋福庄山川明秀、土物肥饶,于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迁居邢庄,辗转至此, 躬耕结庐, 苦读诗书,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生齿渐繁, 人员辐辏, 逐渐形成望族。

开基后“子孙日蕃、人文日起”,迄今已传卅余世。慎终追远是邢庄的传统美德,为追思先人,凝聚家族,邢氏先后建有衍庆堂、大六公祠、富十公祠、羽三公祠等家族总祠和各房分祠。除大六公祠原先建在县城西进贤坊总爷衙门右边巷口三圣庙旁外(早已无存)。

衍庆堂、富十公祠、羽三公祠均在邢庄,至今保存尚好。衍庆堂是邢氏宗祠,位于耸萃山庄内,为一坐北朝南的立柱木制框架式建筑,正厅神龛上供奉着“河间郡历代宗亲”牌位,可知邢氏远祖是从北方的今河北一带南迁而来。近年来,每逢农历八月,全国各地的邢氏后裔都会赶赴这里祭祖。

乾隆30年(1766),侍郎邢婟太(字作屏)退职回乡。他博学多才,对道学有很深的研究,并有著作多部。他深思熟虑,为庇护邻里,为给后代留一个安全居处,筹资建筑土堡。堡址选在邢庄中心,占地2500平方米,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未及竣工,婟太因病逝世。

他的三个儿子均有学问和地位;长子邢璋,曾官知县;次子邢筠任州县副佐官职;幼子邢丹是举人。他们兄弟3人,遵照父亲遗愿,同心协力,继续建造土堡,并取名会清堡。(俗名白土堡,邢家大土楼

邢庄在清道光年间(1821一1850年)最兴旺,有360余户1000多人囗,仅田亩上万,分布于今福庄、下洋、小螺、林田、葛州、蚌囗、小陶、贡川等地,堪称永安南路大族,富甲一方。

邢族建屋构楼, 开荒辟田, 忠信交友, 传播文化, 为西洋在后来成为永安南路重镇打下坚实基础。当时西洋民众对邢族有民谚曰;“走的是石板路,住的是砖瓦房,吃的是鸡鸭肉。” 真可佐证其富足。

清道光年间有邢氏兄弟同登科第,得益于前辈皆督劝后人读书成才,如考上秀才以上者每年奖励谷子二十四桃,均由族中公田租支付,据族谱记载,从明至清末邢庄出各类贡生、举人有20人之多。更为西洋民众乐道的是邢家读书中举者多,威势显赫,因而素有永安“南门出城数福庄”之称。

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之太平军途经福庄,村里房屋几乎烧尽,仅剩二户及会清堡,后虽有复兴但远不如初。而邢族到了民国后期曾-度衰退,不少子孙把土地、房屋家业挥霍殆尽,至新中国成立时邢庄田产仅剩2000亩,全村人囗300来人,不及盛旺当年的三分之一。

岚山下邢氏,仍留有许多珍贵的古迹和美丽的传说,许多人文情景交融在这块生活土壤中,开出绚烂的奇葩。而邢氏“积厚流芳” 的牌匾,高竖入云的“旌表”, 沧桑的“官道”,引发思古之幽情,让后世永远铭记自已的先祖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邢庄曾经的风貌犹如一幅肃穆而恬静的山水画,一阕抑扬缠绵的曲韵,一首澹远曲丽的诗篇,叫人读不完看不够。

邢庄遗扯有7处,数会清堡最大。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会清堡,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墙垣倾裂,风雨飘摇,厅中四根柱基也被盗走,一片破落景象。目睹凄婉,让人窒息。一砖一瓦,彷佛在诉说当年辉煌。

期待邢庄的有心人士能够挖掘出更多动人的传奇, 也期待政府或有识之士拯救即将失去的邢庄文化.。

沉睡中的邢庄,你何時才能安抚世人的期望?

图文:余尔望 作于2019年2月23日

来源:永安论坛

Hash:e551da3db6f285c345ddb1c29603d5816831ab97

声明:此文由 永安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