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秋,相约连江 | 打卡红色地标,传扬革命精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山河忽晚,人间已秋

枫叶落,满城桂香

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

连江大地宛如一幅美丽的绘卷

金秋十月

一同走进连江革命故里

探寻那些藏在乡间的红色记忆

琯头镇

琯头镇的官岐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70多年前,这里曾是开展地下工作的秘密据点。

大革命时期,曾服役于国民党海军“健康号”舰上,任副舰长的进步青年倪华銮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带领本村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积极发动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在他的带动下,人口不多的官岐村就有不少有志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

琯头的青芝山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则有着颇为深厚的渊源。山上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森藏骨塔,为林森生前亲自督造,是他的衣冠冢。

山中还建有林森的别墅啸余庐”。1923至1928年林森隐居于此,其意为虎啸之余的歇息。

在青芝山中还有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系连江县抗日后援会琯头分会于一九三九年建立的,原打算抗战胜利后,将琯头一带为抗日而献出生命的英烈姓名,刻在碑石的背面,以供后人纪念。

▲青芝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然而,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时,英烈们的名字还未来得及刻上石碑“后援会”便已撤销了,后辈探访此处仅能通过观石碑来追思那些为抗日牺牲而未能留名的忠烈英魂。

▲青芝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透堡镇

作为革命老区,透堡镇这块深沉的土地上还有着一段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闽东革命第一人杨而菖曾在此成立农夫会,并开展以减租斗争为中心的“透堡暴动”,打响了闽东革命第一枪,书写了一段英雄的过往传奇。

透堡镇的林氏宗祠不仅是农夫会的会址所在地,也是当时透堡人民的兵工厂。当年闽东和福州地区两个红军队伍到透堡会师,带领了杨而菖、林孝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透堡人民在林氏宗祠的掩护下,制造枪、手榴弹、子弹等许多武器,并将做好的武器支援到其他地方。

1931年,杨而菖带领积极分子20多名在炉峰亭秘密成立农夫会,宗旨是:反对高租重利,提倡“二五减租”。同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巡视员邓子恢来到透堡,指导发动以农夫会为骨干的“二五”减租斗争。

现如今的透堡镇内,依然保留着的众多红色革命遗迹。位于透堡的“二三”革命纪念碑,原系一块小丘陵,民国24年(1935年)初连江红军被国民党重兵围剿失散,其中红军第七军团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部分伤病员被捕而殉难于此,后由县政府拨款建纪念碑,并安葬烈士遗骸。

“二三”革命纪念碑边的棋盘堂则是连江革命光复会遗址,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透堡郑思肖后裔郑瑞声及黄忠炳、王灿登等曾在该堂成立“广福会”秘密团体,以赛社形式定期聚会,商谈反清大计。后拥吴适为“大哥”,改名“光复会”,成为辛亥革命重要活动基点之一。

丹阳

连江县丹阳镇新洋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陈清畴、陈发炎的故乡,陶铸、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

陈氏宗祠

作为连江著名的革命老区,丹阳镇拥有着丰厚的红色资源,也保留了众多红色遗址。

解放战争时期,位于镇东南部的新洋村还成立了连罗游击总队,队伍达800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马尾、福州城。

▲连罗游击总队成立纪念地

于新洋村内的贝里蟹谷中,还能见到辛亥革命秘密练武场旧址。1906年,为推翻腐败满清封建王朝,孙中山先生派其秘书吴适潜回家乡秘密发展革命力量,吴适在连江成立“光复会”,选择丹阳作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并在贝里山谷建立练武场,训练青年义士。

连江这片革命热土

哺育了许许多多英雄儿女

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

让我们走进革命故里,重温红色记忆

探寻先烈的遗迹,学习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

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

连江微新闻、连江文史资料

连江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原创编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23be285883e9553c1fc11280ec88c410b901bcf4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