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甲坑村:红色记忆铸丰碑

寿宁甲坑村:红色记忆铸丰碑

山花烂漫,鸟鸣声声。清明节期间,在寿宁县犀溪镇甲坑村“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纪念碑”前,一批又一批来自闽浙一带的干部群众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甲坑村地处闽浙两省的寿宁、福安泰顺三县交接处,是老区基点村,下辖 7个自然村。这里曾是闽东革命中心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叶飞、范式人、叶秀蕃、范浚等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35年10月5日,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率领挺进师一部与闽东游击区领导人叶飞、范式人在犀溪甲坑村的郑家坑自然村会合,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刘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任省委宣传委员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范式人任省委委员兼保卫局长。临时省委辖浙南特委和闽东特委,加强了对闽浙边地区反“清剿”斗争的领导。

在革命年代,甲坑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红色政权,村庄多次遭受国民党军队、地方保安团、反动民团的围剿,房屋被焚毁,数个自然村变成“无人村”,有名字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61人,而无名烈士更是不计其数。在村子前下方的溪涧悬崖上有一个外窄内宽的“红军洞”,就是当年村民提供给受伤红军战士的休养场所,还有叶飞洞、军服厂、军工厂等红色遗址,有7处省级保护革命旧址。

解放后,在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甲坑人发扬老区革命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努力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了“五通”并大力发展茶叶锥栗种植业及养殖山羊蜜蜂、土鸡鸭等,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道。立足红色资源,甲坑村修建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纪念碑”“中共闽东特委福寿办事处旧址”纪念碑、“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军区纪念亭”,完善了甲坑革命传统教育室。

近年来,甲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纳入犀溪镇廊桥文旅小镇建设项目,围绕“一个中心(甲坑闽东革命博物馆),两个基本点(红军洞、中共闽浙边旧址)”进行项目规划和建设,打造能满足200个学生研学、食宿、社会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修缮革命遗址。同时,以这里的幽、险、奇、峻、幻为特色,打造绿色生态游线,将一线天、红军洞、叶飞洞、军服厂、军工厂、陈方知等十五烈士纪念碑、游击战战场等生态红色景观和石竹舟、梯田、茶园等串接起来,将郑家坑与甲坑村众多红色遗迹串接起来,形成红色教育体验游线路。

2019年以来,在外创业的甲坑村烈士后代缪寿建返乡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参与甲坑旅游规划,计划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进行项目建设。目前,缪寿建已建设岗垅革命纪念碑、红军食堂、游击队哨口岩、红军洞和部分革命遗址修缮,甲坑红色旅游也必将迎来大发展。(寿宁县融媒体中心 吴通华)

编辑:黄蕊云

校对:刘守芳

责编:吴信德

编审:刘黎明

收藏

举报

Hash:afac4619f125f45aabe57beccc909f6256a97fc6

声明:此文由 寿宁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