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越地乡贤徐树兰

图|徐树兰。

徐树兰,字仲凡,号检庵,生于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七年(1837),卒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山阴栖凫人。因父辈经商致富,咸丰年间从栖凫举家迁至府城大坊口、水澄桥等处居住,为清末绍郡徐、李、胡、田四大家之一。

徐树兰自幼聪慧,少负文名,善书画,山水画学明代画家文征明、沈周,花鸟画有清代画家恽格之秀。光绪二年(1876)北闱中举,授兵部郎中、改宦知府,但以母病归乡。长期担任地方公益、不辞辛劳,如创设豫仓,建清节堂、义仓、同善局、育婴堂、电报局。前后筹赈,近自本省、远至秦晋,至数十万金。又多留意三江水利,倡建西湖底闸、新堤。晚年接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主张改革教育,务农富国。

图|古越藏书楼外景。古越藏书楼处今浙江兴城区胜利西路,紧邻大通学堂。清末徐树兰创办,是我国图书馆史上最早对公众开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

据地方志记载:徐树兰与其次子徐尔谷“皆喜购旧书,书贾多集其门”。其弟徐友兰亦性好收藏,凡旧钞、精刻、石墨古今法帖、书画,有所见辄购庋,同时还命长子徐维则广为搜罗,如此者数十年。徐维则又在水澄桥南首创办“墨润堂”,销售书籍。蔡元培曾于光绪十二年至二十年(1886-1894),在徐家为徐维则做伴读,并为校勘所刻《绍兴先正遗书》、《铸史斋丛书》等。“以孙(维则)之伯父仲凡先生搜罗碑版甚富”。那时候“年辈相同的朋友,如薛君朗轩、马君湄莼、何君阆仙等,都来徐家看书谈天”,给少年蔡元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民国时期的绍兴一中旧照片。1897年,徐树兰筹款创设绍郡中西学堂(后归并绍兴府学堂),自任校董,这就是绍兴一中的前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朝命“兼采中西实学,倡设学堂”。徐树兰“查盛杏孙(盛宣怀)京卿在天津道任内禀请北洋大臣奏设之头,二等学堂最为得要。绍郡经费未充,只能设立二等学堂,今拟仿其规制,假借豫仓,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命“尔谷邀同学条议其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学校正式开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蔡元培携眷回绍兴,徐树兰立即聘请他出掌绍郡中西学堂监督。1954年,学校定名绍兴第一中学,是为浙江名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陶成章在豫仓中西学堂旧址创办大通体育师范学堂。他们“赴府城,谒豫仓董事徐以孙,商借仓屋”,以孙“一口答允”。之后这里成了皖浙起义领导机关的所在地,从两校走出了辛亥革命的主将徐锡麟、秋瑾、陈伯平、王金发和著名学者许寿裳、夏丐尊、陈建功、胡逾之、孙伏园、潘家铮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人物。

图|印章。

继创设新式的绍郡中西学堂之后,徐树兰清醒地认识到:“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都会之地,学校既多,又必建楼藏书,恣人观览”。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树兰选址府城内鲤鱼桥创办古越藏书楼,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成开放,光绪皇帝朱批“着户部核给奖叙”(原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为绍兴市图书馆。为此时人称他“支学堂新旧过渡之日,为社会进化不避疑谤”,绍郡中西学堂和古越藏书楼开了绍兴近代教育的先河。

图|《古越藏书楼书目》书影。

光绪二十二年(1896),徐树兰和罗振玉、朱祖荣等人在上海组织了我国第一个农学组织“农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等变法骁将均为农学会会员。《试办章程》中说“本会应办之事:曰立农报、译农书,曰延农师、开学堂,曰储售嘉种,曰试种,自制肥料及防虫药,制农具,曰赛会,曰垦荒”。徐树兰身体力行,请拨“洞庭湖滨新涨沙田一、二万亩,归入会中”,以为“农会筑基”。又与胞弟徐友兰在上海昆山黄浦置地百亩,开辟种植试验场,作为试验农学新法之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徐树兰印行《种烟叶法》一书,将烟叶种植分成“辨土、治地、下种、栽秧、捕虫、浇壅、采叶、曝晒”八步

此后,徐树兰逐步将事业中心转至上海,在繁华的北京路开立茶栈。光绪二十九年(1903),其子徐尔谷和罗振玉、刘锦藻发起,集股银十万两,购买吕四桓商李通源产权,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近代盐业企业“同仁泰盐业公司”,委张謇为总理。公司开办之初,采用聚煎法,“辟灰场50场,开港917丈,设灶24具”,年产盐6000吨。1908年,吕四煎盐在荷兰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1918年,又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特等奖状。自此名声大噪,被公认为“举世第一流”。

图|如今的古越藏书楼。

徐树兰及其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在战国近代图书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越藏书楼是徐氏以私人之力创办的新型公共图书馆,这在中国图书馆史上是个创举,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徐树兰打出了“存古、开新”的旗帜,为尔后的图书馆广泛收集和传播“新学图书”,尤其是西方文献开创了一个良好范例。古越藏书楼以西方图书馆为模本,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图书馆的制度与方法。从以上介绍中不难看出,古越藏书楼虽冠之以旧式藏书楼之名,但其性质己完全是新型的近代图书馆,是取法于西方而创建的公共藏书机构。徐树兰对西方思想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奠定了古越藏书楼的基础,也使古越藏书楼产生了迥异于旧式藏书的巨大社会功用。

-The end-

撰 文 | 佚 名 编 辑 |王 琴

Hash:6a15e3c4c2fcf7bf8cf3d44359aa30696d4908a0

声明:此文由 大书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