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出炉!秀洲四个地名成功入选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传承,

是一个城市的根,

它向人们提示着当地自然环境变迁、

人类历史演进等信息,

是文明的见证。

为进一步弘扬地名文化,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去年7月,市地名办组织开展嘉兴市级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申报工作,去年12月完成评选,秀洲区王店镇、新塍镇、长虹桥栖真寺四个地名成功入选。

王店镇、新塍镇、长虹桥,栖真寺

秀洲的这四个地名背后

又承载着怎样的“秀洲记忆”?

跟着小编,一起来探寻一番吧!

古镇--王店镇

王店镇名,始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古称梅会里,简称梅里。五代石晋(后晋)时,嘉兴镇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亩,聚货交易”,始称王店。至明中叶,此地“镇民之居,夹河成聚,为里者三”,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

王店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彩灯、剪纸及民间工艺享誉一时,灯会是王店镇一大风俗。“一代文宗”朱彝尊、藏书家忻宝华、画家施定夫、梅里三友、景山八子、苹园八子、省斋七子、渔社八子、梅里八子等都是王店名人。镇内拥有曝书亭、苏式圆筒粮仓群、长水塘、四喜街等古迹。

古镇--新塍镇

据历史文献记载,新塍镇形成于唐代。南宋绍兴初年(1131年),曾(陈)鲁公丞相权嘉禾新塍税,置新塍酒务。新塍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历史记载。清末,为与其他新城之别,定名新塍。历属嘉兴县秀水县柿林乡,辛亥革命后,建制为新塍镇。

新塍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以信仰佛教文化为主,每年的“三月半迎神赛会”最具规模。还有传统民俗节日——鳌山灯会和传统制作工艺纸凉伞等。镇内拥有小蓬莱、千年古刹能仁寺、问松桥、屠家祠堂吴润昭私院等古迹。

古桥梁--长虹桥

长虹桥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是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梁,为浙江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长虹桥为三孔实腹薄墩联拱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1621)。桥长72.8米,是纵联分节并列砌的半圆石拱,各有57级石阶从中孔斜至路面平,石阶和桥西栏用长条石组成,朝里凿成可供人坐的弧形。坡桥孔内砌有石纤道,现作为船舶的停靠站。

长虹桥上镌刻着四幅文采飞扬的楹联,桥孔两侧的楹联分别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中孔的楹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北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秀洲大运河—长虹桥段遗产点作为中国运河项目内容之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建筑物--栖真寺

栖真寺,俗称上洞寺,又名灵洞寺、栖真教院。前身为铜山石关寺,始建于后唐长兴(930-933)年间,北宋太平兴国(976-984)间废。后有僧如契游经六洞山,因“爱兹山之胜”,遂于太平兴国八年(983)迁址重建寺宇。初名灵洞寺,大中祥符间(1008-1016)改为栖真教院,此时的寺院除正殿外,尚有东西两庑,已初具规模。后经南宋“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之后裔苏迟、苏简、苏林等的多年经营,改东庑为“观音阁”,使古寺增色不少。由元及明,经“爱好山水成癖”的赵志皋苦心构筑,于万历八年(1580)缮修“观音阁”,十九年(1591)重建古刹,遂使此寺“钟磬声闻,山谷答响,犹然西方圣界”。

据了解,此次入选遗产保护名录的地名都是具有本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具有突出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等条件的地名。在前期评审工作中,市地名办组织地名、文史、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各县(市、区)申报的地名进行逐一比对、综合筛选,主要从是否能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名镇建设、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的实际出发,选出了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秀洲的“城市地标”,

不仅是秀洲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也是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根源。

作为秀洲人,

你又是否了解秀洲的过往呢?

素材来源:区民政局、嘉兴发布

Hash:018ab700d54be44eec605b6abdb27f1b633d157b

声明:此文由 秀洲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