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区:红色故里展新颜

固城湖畔,红色故里,秋色渐浓。

一大早,在宣城宣州区狸桥镇蒋山村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75岁的张金海推开自家祠堂的大门,目光所至之处,故乡已是旧貌换新颜。

美好乡村建设村里美起来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蒋山村党总支书记程六春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村子美起来,是村领导班子多年来形成的共识。”

原来,早在2016年,蒋山中心村就开始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云龙回忆道:“当时,村民家门前是泥巴路,厕所盖在大门口,杂物堆得乱七八糟。”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环境整治,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

起初村民不理解,张云龙就每天带着村干部上门做工作,先后开展了河沟渠塘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工作。

谈起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张云龙既自豪又感慨:“有矛盾是必然的,但是解决矛盾也是必须的!”2017年蒋山中心村先后被评为市级中心村和省级中心村,2020年成功入选“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如今,走进蒋山村,茂林修竹、田舍掩映,一幢幢新房整齐排列,柏油马路连接到户。朱家大塘旁的石子小路杨柳依依,潺潺河水缓缓流向固城湖。

今年80岁的何英童在蒋山村生活了一辈子,现如今一本书、一盆花、一根钓鱼竿是他安享晚年生活的全部写照。“村里环境好了,没事看看书、养养花、钓钓鱼,别提多自在啦!”何英童笑道。

挖掘红色资源村子“火”起来

提到蒋山村,就不得不提那段峥嵘岁月,村口的拴马石为大家打开了来自1938年的红色记忆。

1938年6月到1939年4月,张鼎丞、粟裕率领新四军二支队在蒋山张村和横路章村成立苏皖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的司令部,正是设在张家祠堂

张金海听爷爷张云深说:“我们家的祠堂刚修葺一新,新四军就来了,爷爷便把祠堂主动提供给部队使用,张鼎丞、粟裕选中这里设立了司令部。”

驻村期间,二支队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苏皖边区播下抗日火种,培训教育抗日民众、帮助建立党组织,大力扩军,仅6个半月时间二支队由最初的170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成为苏皖边区抗战的中流砥柱

这段红色记忆随着代代相传,已经深深镌刻进了这片红色热土的悠久历史中。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蒋山村将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修缮一新,并新建红色文化广场、红色文化长廊,村中的文化墙上绘制着“史家三兄弟在抗日战场上”“史钟析夫妇救助负伤的新四军战士”等一个个小故事和抗战时期留下来的诗歌,推动了蒋山村红色旅游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蒋山村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利用资源优势村子富起来

蒋山村毗邻固城湖,有着发展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上世纪90年代,村民们便开始探索螃蟹养殖技术,张云小就是第一批参与其中的养殖户,现在家里还有十余亩水塘。“以前只种水稻,收入不多。养殖河蟹后,收入比过去翻几番,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利用水资源优势,我们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幼蟹培育、成蟹精养,不断探索螃蟹养殖技术方案。”程六春说道。近年来,蒋山村积极实施“科技兴渔”计划,大力推广种草移螺生态养殖模式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以产业增效、农民征收、集体经济壮大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紧抓产业化培育、生态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的发展策略。

2007年,村里成立了宣城市鼎裕渔业专业合作社,为蟹农提供相关饲料、技术、信息等服务。法人代表史小云说:“合作社名字里的‘鼎裕’两个字,就是从张鼎丞、粟裕两位革命先辈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组成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如今,蒋山村已经构建起蟹苗繁育、成蟹养殖和销售、绿色品牌创建等一条龙产业体系,发展优质、高效、生态螃蟹养殖,全村河蟹养殖面积达3500亩,90%以上的村民从事河蟹养殖。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谱写新华章,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在蒋山村代代相传,勇敢、勤劳、淳朴的蒋山人会一直继承着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满怀热情建设自己的家园。(陈莉)

Hash:e28cef5064aa1c3727391d014dff3102bad7242d

声明:此文由 央广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