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400余人乘高铁去亚布力滑雪场、中国雪乡

高铁“提速”东北地区冰雪旅游

新华哈尔滨2月7日电(记者杨思琪)春节前夕,来自浙江温州的王继一家刚刚结束了在黑龙江旅行。他们乘坐往返于哈尔滨和牡丹江的D8517次、D8514次列车,游览了亚布力滑雪场中国雪乡等景区。

“女儿今年6岁,坐车时间长了容易哭闹,还会打扰其他乘客。坐高铁才一个多小时,她自己唱会儿歌、玩会儿游戏就到站了,让我们省了不少心。”王继说。

每年冬天,到黑龙江滑雪、赏雪的游客纷至沓来。然而,由于以往一些景点交通不便、铁路运力不足,让不少游客感慨“人在囧途”。

“以前从哈尔滨到亚布力只有一趟普通火车,要3个多小时。自驾则需要五六个小时,不仅成本高,还受天气限制。”哈尔滨市滑雪爱好者李大磊说,“越下雪,越想滑雪,但一下大雪时公路就封路,别提多闹心了。”

去年12月25日,从哈尔滨到牡丹江的哈牡高铁正式通车,全程运行1小时28分钟,时速达250公里,途经亚布力西、横道河子东、海林北等站,可由此赴中国雪乡、横道河子虎林园、威虎山影视城、镜泊湖等知名旅游景区,成为一些游客的出行首选。

“原来这些景区就像散落的珍珠,高铁把它们串成了项链,集群效应开始显现。”黑龙江省大海林业地区旅游局局长刘忠才说。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显示,哈牡高铁开通以来,每日乘高铁前往景区的游客数量明显增长,由开通初期的日均500余人上升至1400余人,增幅达180%。

为缓解春运高峰期的客流压力,目前哈牡线共开行动车组29对,根据客流情况,还可通过开行高峰线动车组和动车组重联等措施增加运力。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一站购票、直进雪乡”的公铁联运服务也应运而生。

业内人士说,寒地高铁建设犹如“加速器”,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区域中心城市间高铁交通便捷,形成了“城际旅游圈”。

中俄“百年口岸”铁路换装站里的“守岁人”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孙英威、李建平、董宝森)2月4日,中国农历除夕。当烟花在中俄边陲小城绥芬河夜空绽放时,张继忠正站在3米多高、装满俄罗斯煤炭的车厢上,迎着寒风,对当天查验的第98节铁路货车进行检车操作。

今年55岁的张继忠是绥芬河铁路口岸换装站值班员。由于中俄两国铁轨宽度不同,他和240多名同事每天需要将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从俄方列车上卸下,换装到中方列车上,然后再运往中国各地。

绥芬河铁路口岸换装站值班员张继忠。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我在工作岗位上守岁,也是为春节回家的人守卫安全。”张继忠觉得自己春节值班很有意义。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27年的工作中,他仅在家中度过2个除夕夜。

2018年末,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俄“百年口岸”绥芬河进入了“动车时代”,对铁路货运提出了更高要求。

“牡丹江至绥芬河区间是动车与货车混行。货运列车上哪怕掉落一颗小石子,对高速行驶的动车都是重大威胁。”张继忠说。

绥芬河铁路口岸换装站全年无休,换装站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不固定,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俄罗斯货车进站就得工作。

工人在检修设备。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4日18时许,5列满载着铁矿粉、煤炭等货物的俄罗斯列车驶入绥芬河火车站北货场。站场作业区立刻机器轰鸣,大型起重机的照明设备将作业区照亮,工人们开始换装工作。

换装工人高兴源说,换装时需要精准地控制抓斗,从俄方列车抓满货物后,转移至中方的空车中。换装站每天换装大量货物,80%以上工作需要依靠这种重型起重机械完成。

据张继忠回忆,1992年他刚到这里上班时,每天大约换装100节车厢,现在平均每天要换装三四百节车厢。换装工具由当年的5吨起重机升级为最高50吨的起重机。主要进口货物也由当初的水泥、钢材等基建类货物,变成铁矿粉、煤炭、木材等货物。

冬季是绥芬河口岸进口货物旺季。换装工人在严寒中工作,既要保证换装质量,又要保证工作效率。随着口岸装备水平提升,目前换装一节车厢煤炭大约需1小时,换装一节车厢木材大约需3小时,换装效率比以前大幅提升。

铁路口岸换装站。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丁”字形铁路干线东端起点,拥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铁路口岸是目前全国第三大、黑龙江省唯一的对俄铁路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

目前,中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绥芬河铁路口岸年进出口货物量也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约100万吨,上升至2018年的约1000万吨。

“我最大的新年愿望就是铁路运输安全、顺畅。”张继忠希望自己能继续为服务中俄货物安全、高效往来贡献力量。

Hash:118b401cadbe2e623241ff3db15fedbf57b008e2

声明:此文由 晨报东方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