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打造博物馆之城系列报道(4)秘密交通线纪念馆:讲述红色通道上鲜为人知的往事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3850万吨,是我国沿边开放重点口岸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前沿窗口、开放平台和战略枢纽作用。通商历史悠久。1903年中东 [详情]

绥芬河火车拉来的城市。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开启了绥芬河的近代史,从此,伴随着中东铁路的蜿蜒伸展,绥芬河成为国际红色秘密交通线的重要节点。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这条我党建立最早的红色秘密交通线,成为无数革命志士奔赴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生命线”,也让绥芬河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于2009年筹建开放,以翔实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了这条“红色通道”的光辉历史。

座落在梨树街2号的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是一座与中东铁路相伴而生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它有一个朴素的名字——大白楼。大白楼,不仅见证着中东铁路发展史,也是早期红色秘密国际通道的历史见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来到大白楼。阳光下,黑色的铁瓦房顶映衬着白色的墙体,仿佛一幅清丽透彻的水墨画。菱形拼接的屋顶、拱券式的门廊、典雅的门窗,以及庄重的天井,让它又充满了浪漫、浓郁的异域风情。始建于1903年的大白楼,是中东铁路的附属建筑,原为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上世纪二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周恩来、罗章龙等,先后出入苏联,曾秘密下榻于此,使这里成为珍贵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

走进秘密交通线纪念馆,楼内悬挂着欧式吊灯,铺着华丽的地毯,复古的装扮,让你似乎寻觅到了这栋楼当年的豪华与气派。走廊右侧一幅巨型的半景画,生动再现了当年周恩来从绥芬河入境的情景:浓密的山林中,一位异国农夫赶着一辆马车,周恩来就藏身在饲草中。半景画旁的展柜里,摆放着周恩来这段经历的佐证史料:一封邓颖超办公室回复的信。

漫步馆内,一个个历史人物从“红色通道”中走来:绥芬河光华小学校长苏子元,国际交通员单殿元、李春荣以及估衣店老板赵毅敏……聆听他们在绥芬河隐蔽战线上斗争的故事,你会了解到,当年的地下交通员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国境线,用汗水和鲜血铺就了一条“红色通道”。这里陈列着苏子元的自传手稿,单殿元使用过的俄文词典和晚年出的诗集、书画作品,还有绥芬河秘密交通站“双合盛”估衣店的原貌,赵毅敏踏着皑皑白雪往返国境线为革命者换装的情景再现,这些实物实景,真实再现了我党国际地下交通站、交通员艰苦卓绝的斗争。一幕幕绥芬河“红色通道”的记忆,就这样穿越时光隧道,生动地呈现在眼前。

踩着柔软的地毯来到二楼,你会看到李大钊、周恩来、罗章龙当年住过的房间。在罗章龙的房间内,挂着其后代捐赠给展馆的一幅作品,这是罗章龙当年赋诗纪念自己从苏联越渡国境而作。诗中写道:夜渡绥芬河,徒步走两国。无心赏日月,独恋老白俄。凌霄诗一首,万民息干戈。黎明日出早,情系莫斯科。汽笛催人老,何俱险与恶。

以红色交通线为主题,展馆分11个展厅,生动再现了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2011年,该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2012年1月,被中宣部批准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历经十年的搜集和完善,这道红色的风景愈加美丽,并以特有的魅力、丰富的内涵,继续向世人讲述着发生在一条“红色通道”上的秘密往事。

图 记者 曲香泓 摄

Hash:363f9660c96382f5aa524bf5d8536cdb482bc27d

声明:此文由 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人民政府_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