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影像:午门、钟楼、贡院无一不在凝固着南京的历史瞬间

历史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那一张张古建筑的老照片无一不诉说着它的历史。

这是清末南京的午门,好像被削平了一样,又好似光秃秃的山峰,四周没有任何树木,只剩下不愿意让人看到的杂草。经历过数次战争的洗礼后,他却凝固着历史的瞬间。在明朝初年,能在这里来往的都是大人物,两侧的小门也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能通过,中间的大门只有皇帝皇后等人才可以出入。这里既是传递圣旨或昭告天下文书的地方,也是大臣被挺仗的地方。

砍柴的普通百姓正在走过只有皇帝曾将走过的大门,明朝搬家后午门逐渐颓废,他的第一次被破坏开始于燕王朱棣为夺皇位发起的靖难之役。

1872年的南京中华门,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南端,此门原名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坐北朝南,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正在集结大量坦克炮轰中华门

中华门曾经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的南门。明朝1369开始扩建。中华门被摧毁后,南京30万军民被屠杀,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虽然经过日军的践踏,中华门仍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

清末南京的鼓楼,虽然清朝已经名存实亡,很多人仍然保留着大辫子。鼓楼的作用主要是报时,主要作用是提醒人们辛勤耕作,提醒官员勤于政务,明朝初年的重大盛典、选妃也在此地举行,它的对面是钟楼

这不是围墙,也不是养殖场,而是清朝末年南京的贡院。照片来源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图书馆,当时科举考试已经废止,贡院也已经被荒废,南京的贡院建于南宋1168年,这里最多能容纳考生20000多名。从规模上看,这里应该是规模最大的贡院之一。

南京江南贡院在明清的时期已经达到了顶峰,这里主要是举行乡试的地方,只有考中就是举人,不过难度非常大。明清时期举人的录取率在4%以下。能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是秀才,而秀才的录取率不到10%,一个小县城能考出10名秀才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县城往往也只能考出20多名秀才。中举的难度似乎比考上清华北大还难。明清时候的唐伯虎、施耐庵、郑板桥都曾在这里考过举人,当代的陈独秀也在这里参加过考试。

Hash:1e7728fb610633cd3fff5a5a61064ee4c723a47a

声明:此文由 可乐说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