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一地多用”为群众健身提供充足场地

2009年,国家设立了“全民健身日”。今年,“全民健身日”迎来了第十一个年头。在我县各公园、广场,太极拳、健步走、广场舞……市民们用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在盛夏的人民公园,每天清晨,78岁的老人韩兵都会随着轻扬的音乐打起太极拳。在他看来,坚持锻炼会让自己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正在让老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从容、优雅。韩兵老人说:“这里环境好,气候宜人,挺适合锻炼的,公园建成之后,我就选择在这儿锻炼,已经坚持五年左右了。”

像韩兵老人一样,每天坚持锻炼的还有政府广场、体育场里的健步走队伍,整齐划一的步伐,颜色分明的服装,让他们成为了广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市民说,现在的政策特别好,原来一些比较破旧的场地也重新修了,一些场馆也免费对市民开放了,让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好的健身运动场所。

近年来,我县着眼于城市的生态宜居,确立了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园林城市定位,重点打造“一河三带九园”,其中新建湿地公园南山公园北山森林公园、提质升级的人民公园,以及改造提升的体育场馆、新市镇广场、万寿广场、世纪广场、政府广场,在最初规划、建设的时候,根据周边环境和群众的需要,将体育设施、体育元素融入公园建设,让公园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运动健身的需要。

在积极探索“一地多用”模式的基础上,我县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组织与工程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创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新局面。组织开展了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健身娱乐活动,开展各球类、自行车比赛等适合各种人群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项目,促进全县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群众体育锻炼全民化。目前,全县已成立了20多个体育社团,其中单项体育协会13个、300多个全民健身苑(点)、230多个晨晚练点,形成了以全民健身苑(点)为基础,以学校、社区、街道(镇)驻地和富裕村为重点,以属地管理群众自愿参加的全民健身新格局。

(记者 成晓强)

Hash:f80958ae048bdf1ce9c2d145dd439dc484bcf0db

声明:此文由 建平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