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脉》:揭开二龙湖古城“神秘面纱”

解构历史遗迹、记录民间技艺

描绘吉林壮美人文画卷

感受魅力非凡的吉林

《吉林文脉》是由 吉林省文化旅游厅、吉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吉林省图书馆与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共同策划制作、全方位展示吉林省地域文化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栏目。

其中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系列由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共同合作,集合多领域权威专家,首次系统、详尽地梳理吉林省考古成就,呈现珍贵文物背后精彩故事,科普鲜为人知的考古知识,揭开考古挖掘现场“神秘面纱”,为吉林历史文化留存珍贵影像资料。《吉林访古》第一季共5集,每集30分钟 。

本期推出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

第三集 燕秦开疆

从吉林省四平市出发,一路向东,一潭深深的湖水明镜般静默于此,钟灵毓秀,阅尽春秋。 这里就是吉林省境内的内陆湖,二龙湖

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文物工作队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深邃幽静,激起一层层涟漪。

1983年, 第二次全国文物大普查,工作队队员们沿东辽河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就在考察位于四平市的清代赫尔古城时, 突然听闻村民反映,在距离此地10公里的梨树县龙山村, 有一个三面被大土墙包围着的大院子,考古人员立即动身,赶往目的地。

古城的出现并没让考古工作者感到意外,因为,在距离这里不到四十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叶赫古城,十公里处又是赫尔苏古城遗址,再加上在此处发现的清代瓷片, 考古人员初步认定,此处应该是属于明末叶赫部族的一处遗址。

发掘工作正待展开,一个巨大困难就摆在了眼前。 一家啤酒厂在古城遗址上方赫然出现,规模不小。为保护遗址,考古人员决定放弃大规模发掘,古城也随着人们的离去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1985年,随着一些碎片的发现, 二龙湖古城遗址再次进入了考古人员的视野。

从明末到战国,时间跨度近2000年,这一论断迎来了不少的质疑,仅靠一些碎片,古城的年代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想得到确切答案,对二龙湖古城进行继续发掘是不二选择。

1985年5月,吉林大学派朱永刚和冯恩学到二龙湖古城遗址进行初步试掘。

青铜箭头、环底瓮等器物陆续出土,专家们倍感兴奋。根据判断,年代应该是战国时期,年代下限可能到西汉初。

为进一步揭开古城的神秘面纱,寻找更多史实, 1987年9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殿富和姜鹏两位教授带领考古队伍,来二龙湖遗址进行小面积发掘,这一次,却没想象的那么顺利。

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天而降,考古队的计划被打乱,和连雨天气僵持了10天之后 , 发掘面积近200平方米,一些瓦件和陶器残片出土,但古城的完整风貌并未呈现。

二龙湖古城是谁所建?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接连不断的大雨,让一切变成了大大的问号,再次给这里蒙上了神秘面纱。

200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发掘工作重新启动, 以王洪峰和赵殿坤为领队的发掘队伍仔细搜寻,接连不断的惊喜,如约而至。 绳纹泥质灰陶片、夹砂红褐陶片、以及战国时期的铁镰、马镳、铜镞、泥质灰陶豆、甚至如镰、锄、镐等生产用具陆续出土,重见天日。

大量用于耕种使用的生产用具集中出土, 尤其是铁器的出现, 再次证实了二龙湖遗址为战国遗址,这和专家之前的判断,不谋而合。

出土的器物中, 有石器、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玉器、玻璃器等,多达800余件。

发掘的工具中, 还出现了凿子、锛子等木工工具,同时, 还夹杂一些做工精致的渔钩和网坠。凭借这些发现,专家们判断,当时少数民族聚居地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渔业的发展。

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 二龙湖古城究竟又属于谁呢?是当时占据东北的燕国还是其他诸侯国呢?专家们翻阅了大量史料,试图进一步寻找答案。

每一处遗址,都诉说着奇迹

每一件遗物,都诠释着不凡

更多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吉林文脉》之《吉林访古》

播出时间:周六、周日21:18分

吉林广播电视台·7频道与你相约

END

编辑:小贺儿

审核:曾宪夫 薛橇

监制:张晓丹 邹德伟

Hash:adce1131df43038bf9c5916e4a6e9e038422ca8a

声明:此文由 吉林电视·7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