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桩重要性不输故宫前的华表 还与成吉思汗有关

12月12日一大早,西安美术学院内的近千个拴马桩突然变了摸样,原来一夜之间拴马桩的石狮子和石人都带上了口罩,然后画面就变成了这样。。。。。。。。

估计看到这场景西安美院的师生表情就是这样的吧?

摘了口罩,这些拴马石露出本来面目:动物雕塑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拴马桩是中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在陕西澄城县分布尤为密集。明清两代,石刻的拴马桩已非常普遍,民国以后逐渐减少了。拴马桩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拴马桩在渭北平原分布比较密集,基本是围绕着内蒙古向周围地区发散的,在地缘上以蒙古文化为中心与周边地区文化相互作用影响。相传这与成吉思汗有关,成吉思汗拴马桩位于呼伦湖北岸,离满洲里市88公里。有一年的冬天,成吉思汗在与世仇塔塔尔部落征战时,他率百余轻骑兵连夜袭击塔塔尔部落,不想一场激战,成吉思汗只剩10余人。只能自呼伦湖北岸撤退,塔塔尔人紧追不舍。乘着黑夜的掩护,成吉思汗一行退到湖的西北岸。岸边是一道陡崖,后面塔塔尔人逼近,成吉思汗见陡崖20余米处有一高20米左右不规则形石柱立在冰面上,心里想这是绝妙的隐蔽处,便命令手下向西撤,引开塔塔尔人的追赶,而成吉思汗留下一随从下马,脱掉身上的蒙古袍把坐骑的马蹄包住,从西坡上冰,走到湖中的石柱后隐藏起来。刹那间,塔塔尔人追到湖边,发现湖中只有一个高20米的石柱,并无他人,这时塔塔尔人听到西边有喊杀声,随着喊杀声塔塔尔人挥马追赶去了。在寒风刺骨中等待塔塔尔人远去的时候,成吉思汗望着拴马石柱,双手合掌,说道:“湖中石柱,搭救了我的生命,待我成大业时,再来祭拜。”说罢,他和随从牵马上岸,向驻扎在克鲁伦河畔的老营飞奔而去。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湖中的石柱叫做成吉思汗拴马桩,至今仍有很多牧民每逢农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三祭拜此石柱。

陕西拴马桩结构造型相对固定,但桩首雕塑有较大发挥空间,比较随意,体现出百姓人家纯朴粗犷的审美情趣。人物与动物组合桩中的人物为多为西域胡人形象、蒙古人形象以及汉人形象。动物中以狮子居多,是因为狮子在佛教中被视为瑞兽。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狮子也是菩萨、财神的坐骑。从东汉始,帝王陵墓常请狮子护陵,帝王宫阙常请狮子护驾,狮子也成为战无不胜、惩奸佑善的仁兽。又因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少师,大狮小狮暗寓太师、少师,故有“大狮背小狮”的各种石雕。于是石牌坊上有狮子的身影,门墩石、寺庙中也有狮子的身影,拴马桩自然而然地烙上狮子身影。狮子虽是“舶来品”,却成了赐福的化身,要升官发财、要代代出人,非得请狮子保驾护航。

除了狮子以外,拴马桩桩首雕塑中猴子形象也不少见。一方面是由于与孙悟空有关。《西游记》前七回主要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惊动玉帝,玉帝降旨招安,授其弼马瘟职,以饲养天马。拴马桩所雕之猴形多坐于山中吃果,与孙悟空之形象相符。桩首雕一管马之官,所拴之马必然温顺服贴。另一方面,因猴与“侯”同音,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近期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刘贺墓其墓主人其身份之一就是汉代的王侯。猴子立在栓马庄上寓意“马上封侯”,意思是马上能受封爵位或职位很快得到提升,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西安美术学院内的这些拴马桩是2000年左右收购的,时任院长杨晓阳大概原本是希望用拴马桩装饰校园,但学生们赋予了他们新的“实用意义”——晒被子。

“咦,光线怎么突然没有了?”

Hash:0fcf069de2e40b1ca2d80ff9cc2a5c4fff77fb74

声明:此文由 鸿儒新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