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历史资源 促进文化旅游 绛县倾力打造晋国文化

本报讯 近两年,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旅客慕名前来绛县,在晋国遗址、遗迹景点、图书、展览馆等地探索、领略珍存于此的宝贵的晋国历史文化

绛县历史厚重,史称“绛”地,新石器时期为晋南统辖中心,商朝为唐国属地。《史记·晋世家第九》记载,西周早期,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为唐国诸侯,后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晋献公八年至晋景公十五年(前668年—前585年),晋国将都城由古曲沃(今闻喜县)迁至车厢城(今绛县南城村),历献、惠、怀、文、襄、灵、成、景八位国君,凡84年,是晋国发展最辉煌时期。至今存留下晋文公墓晋献公墓晋灵公墓、介之推庙等许多遗址遗迹及不少有关晋国历史的传说故事。

2016年,新一届绛县县委、县政府为把历史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优势,把打造晋国文化当作重头戏,成立了由领导、学者、历史文化爱好者、当地群众参与的晋国文化研究小组;对晋文公墓、晋献公墓、狐偃将军庙、古车厢城等一批晋国人文景观进行保护、修缮和扩建;出版了《晋国资料汇编》《晋文公》《晋文公的传说》《古绛春秋》等多部资料汇编、长篇小说和文化散文集,在报刊文史研究刊物发表《春秋时期,晋国莫强焉》《绛县与晋国有关的村名》《祁奚用及后裔在绛县考》《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故事》等文章。其中,刘玉栋的长篇小说《晋文公》被列入山西省农家书屋名录;申建华搜集整理的《晋文公的传说》跻身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名人员参与《晋文公》《重耳传奇》等影视剧本的创作。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有关单位对绛县境内横北村西周倗国墓、睢村晋国古墓群、西吴壁冶铜遗址等进行发掘,出土了荒帷、青铜鼎、玉器漆器等大量文物。其中横水西周倗国墓、西吴壁冶铜遗址分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在全国引起轰动。

最近,在省市的支持下,绛县依托山西省重点保护单位晋文公墓,计划建设占地1500亩的“晋都园”,在晋都园内重点打造“晋文公展馆”和“晋国历史文化长廊”,目前,此项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绛 栋)

Hash:d90b08439ead7a61fae72e697d48424fd4fd0e2d

声明:此文由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