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新疆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属典型荒漠动物,多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营游荡生活,耐干渴,冬季主要吃积雪解渴。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草类为食。叫声像家驴,但短促而嘶哑。8~9月份发情交配,雄驴间争雌激烈,胜者拥有交配权。怀孕期约11个月,每胎1仔。蒙古野驴具有极强的耐力,既能耐冷耐热,又能耐饥耐渴,并且具有敏锐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蒙古野驴有随季节短距离迁移的习性。平时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在草场上采食、休息,傍晚回到山地深处过夜。每天要游荡好几十公里的路程。在野驴经常活动的地方,未受到惊扰的蒙古野驴移动时喜欢排成一路纵队,鱼贯而行。在草场、水源附近,经常沿着固定路线行走,在草地上留下特有的“驴径”。驴径宽约20厘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各处。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建立,担负着阻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向东扩张的重任,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着3万多头(只)野生动物,包括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48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是目前我国重要的马科动物栖息地。

2006年以前,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因为有效控制了偷猎、非法进入等行为,区域内的蒙古野驴曾一度从1985年的358头增至2006年的4000头左右,种群数量占国内蒙古野驴总量的70%,是我国蒙古野驴分布最多的区域。

下降趋势始于2005年。2005年以来,曾连续5次调减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用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目前,保护区已由建立时的1.8万多平方公里缩减到1.28万平方公里,面积缩小了近1/3。

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它和其他保护区最大的不同在于,这里同时又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区。

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大约有20万头家畜转场途经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跟野生动物争夺栖息地、争夺食物,每到冬天,有相当一部分幼驴死亡。跟矿业开发相比,自然灾害及牧民放牧对蒙古野驴的影响,只是威胁,并不致命。

2007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保护区里又是修路、又是盖房子,加上“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项目的开工建设,彻底切断了蒙古野驴南北迁徙的路线,导致它们无法安全越冬。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水比食物更重要。保护区内的部分水源因为矿产开发被破坏,致使蒙古野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

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南部是蒙古野驴的越冬区,中部是蒙古野驴夏季的主要活动区,现在南部和中部很少能见到蒙古野驴。

近年来,蒙古野驴的情况有所改善。这是卡拉麦里保护区以外的奇台拍的照片。

这是2018年8月9日新华社在奇台县大草滩拍摄的蒙古野驴。

从1998年开始,奇台县在北部沙漠前沿开展人工治沙造林和生态绿化造林,筑起一道50多万亩的绿色屏障。同时,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加大巡逻管护,多年不见的野驴又重新返回了栖息地。

Hash:bcfd9d0cd7f1a08b3df1ad49901007bc67dd6304

声明:此文由 托木尔峰健康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