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鸡鹿塞随想|杨梓

你早已失去了作为一个人而体验美好生活细节的感受能力 —陈文茜

行走鸡鹿塞随想

作者/杨梓

让案头堆积如山的文稿见鬼去吧。我逃走了,逃离城市,逃离喧嚣。如同一个厌弃冗繁课堂的孩子一样。

目的地是巴彦淖尔磴口县沙金苏木哈隆格乃山口的鸡鹿塞。去触摸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更是去放空自己,觅得一口用来喘息的新鲜空气。

晨起6时,薄云晓雾,细雨霏霏。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四百余里迢迢路途在未知中延展。

沿着国道向西,车行缓缓,城市渐渐被甩在脑后。天高远阔,微风习习,青山如黛,寂然相伴;细雨空濛,情思润朗。车厢里欢声笑语,故事接着故事,在历史与现实间来回穿越。王昭君、呼韩邪单于......一个个名字在脑海里翻腾跳跃,栩栩如临眼前。思绪信马由缰,萌生无限向往。

鸡鹿塞,一个深深镌刻着历史烙印的名字。曾从文献典籍中获得过些许碎片认识: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王朝护送呼韩邪单于,曾由此出塞归旧部;《汉书·和殇帝纪》记载,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由此出兵,在南匈奴配合下,大破北匈奴。唐代李商隐有诗云“ 鸡塞谁生事?狼烟不暂停。”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无论怎样的记述,都传递出一个相同的讯息:过去,此地并不太平。事实上,鸡鹿塞和周边的烽燧遗址,曾共同组成了汉王朝西北的军事要冲,也是胡汉往来的重要通道。相传王昭君穿行阴山南北,多次住在鸡鹿塞城堡里。

近午时分,故事还没有讲完。在茫茫大漠之上,一座石城遗址,赫然入眼。近前察看,城堡高出谷底约8米,全部用石块垒砌,中间填充较小的石块和砂砾。城墙顶部厚约3米,基部厚约5米,非常坚固,保存尚好,独具气派。

散布于城内外的汉代陶片、残瓦,偶然可 见。捡拾在手,似有两千年前的温度传递过来,是那个汉家女子王昭君用过的吗?一个柔弱女子,用单薄的躯体,抵住了数万强兵,换来了天下太平。遥想当年,故乡渺渺,路途迢迢,王昭君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一路北上,的人生又留给我们多少遐想的空间。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南塘诗人李璟的词分明是在讲述今天的景象。雨一路抚摸着发丝,空气中散播着历史的味道,混合着旷野的清风,吸来无比舒爽。拾级而上,驻足城墙之顶,四下放眼望去,漠上沃野千里,荒草正在疯长。这片昔日的热土,曾经有谁人的脚步踏过?也许,眼前的断瓦残片,当年就从岑参、王昌龄们的指尖传过。那些热血沸腾的边塞诗人们,他们把一生的豪情都投入到漠北的土地上,令人景仰。

我不是历史学家,更无力弄清楚王昭君到底曾经几过鸡鹿塞。我只是感慨,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曾经狼烟四起,征战频仍。如今,烟尘止息,太平安好,的确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静好岁月。

这片寂静神奇的旷野,静得令我着迷。

出得城来,旷野上,一行人说说笑笑,四处游走闲逛。忽然感觉日子真的慢下来了,慢的终于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了!

微雨中,一簇簇山花开得甚是傲娇。藏于她们体内的香气,我们是有多久不去嗅吸了。她们与大自然无偿馈赠给人类的阳光、空气、山水一样,是与我们平起平坐的生命,但却一直在横遭我们的漠视。想想也是,我们常常以忙碌为理由,无心倾听来自自然的语言,拒绝与之交流。还有那小溪的欢歌、山风的诉说,泥土的气息。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听、去理会。我们挣脱离开这大地已经许久了。

一切都提倡效率的时代,我们被捆绑在高速飞转的车轮上,停不下来。城市的嘈杂,即便常常使人们辨不清真伪,可我们更习惯臣服于喧哗。也不会轻易去给思想指明一条出路,去质疑,一直以来理解的美好,究竟是何等模样。难道不就是眼前灵魂归于一寂的悠闲时光吗?我们花去多少光阴追逐、喧闹、虚耗,还剩多少时间聊天、亲吻、拥抱。

我们早已失去了作为一个人而体验美好生活细节的感受能力。生活中的细节,一个又一个惨遭我们忽略。古之君子,每食都要与食物行注目礼。而我们却辜负了一餐又一餐的美食,也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唯有这一餐却与众不同。午后,在半山腰的一个洞穴中,大家燃起一堆炉火,依循我们的先人,坐在黄土地上,盘膝而食。没有佳肴玉食,再普通不过的馒头、菜蔬,拿在手里,沾着沙尘吞咽下去。竟然吃得那么香甜。的确,盛宴方丈,所食无非一饱。

沾着沙尘吞咽下去,竟然吃得那么香甜。

围炉而坐,煮酒畅谈,美妙甚哉,夫复何求!同行几人又相约,归来即作同题诗、同题散文。不成章,不依韵,那又怎样,文学的历史总是伴有游戏的影子。当年王羲之等人“流觞曲水、饮酒赋诗”,不过如此。我们用羡慕“书圣”奇思妙举的功夫,来打造自己的快意时光,就好。

生活一早就把诸多乐趣摆在你的面前,取与舍,考验的却是你自己的智慧。

是鸡鹿塞,把我复杂的眼神变得更为澄澈,让我愈发执着于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将永远记住这个名字。

鸡鹿塞帮我把拥挤的心灵腾出空间。

登临鸡鹿塞感怀 (杨梓)

苍穹浩渺光阴去,

漠上狼烟转头空。

青史一卷美人著,

霸业千秋男儿成。

笔墨难书当年事,

阴山不语旷野宁。

冷月边关残瓦寂,

山花兀自笑春风。

作者简介

杨梓:

媒体人,自由撰 稿人。爱好;读书,游历。

雅君:综合广播主播。从事广播事业十几年,曾先后主持的《流金岁月》、《文化包头》、《包广早新闻》等不同类型的节目,成就了她“百变”的主持风格。

关注是最大的支持

Hash:2af79907b6dd82b63b1576fdc29decf7ea9bb0c0

声明:此文由 文化包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