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泊所遗址发现一块泥巴,为何它是重要文物,只因三个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泥巴随处可见,它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东西,还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2018年,考古人员在清理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时,曾出土一块泥巴,看似普通的泥巴,却因三个理由,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级文物,这块泥巴究竟有很神奇之处,才能被文物专家如此重视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7年,云南的考古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准备去石寨山大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在工作的过程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工作人员发现河伯所村至金砂村的地下,竟分布着众多有一定规律的台地和下水系统。

2018年,专家为弄清楚台地的功能,以及下水系统的走向,他们决定进行考古发掘。一共发掘出了22块田块,24条道路,228座火坑、19座房屋等。在进一步清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大量的器物,如铁片、瓷片、玉石制品。因为在河伯所村发现遗址,专家们将该遗址命名为“晋宁河泊所遗址”。

可是“晋宁河泊所遗址”属于哪朝哪代的遗物呢?专家通过翻阅《史记•西南夷列传》等古代文献,最后确定它应该是古滇国的遗存。

而“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物品,完全符合古滇国器物的特征。历史上对古滇国的记载并不多,因为当时该地比较落后,被称为“不毛之地”因为历史记载的缺乏,故此大家对古滇国的了解少之又少。

在清理废弃的41号水道时,一位年轻的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一块泥巴,一开始,他并未在意,只是将其直接装进文物保护箱,带回文物研究所,但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泥块表面的土被清理干净后,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这块泥块竟是一个“封泥”。

“封泥”不是印章,它是出于保密的需要,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也是古人使用印章的见证者,封泥较为坚硬,所以容易被保存下来。经过研究,专家确定“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上面的印章是“滇国相印”。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印章,为何“滇国相印”会得到专家的重视,甚至成为国家级文物呢?道理简单不复杂,因为这件文物的身上,藏有三个谜团:

一、古滇国国相印的模样

在我国古代,印是身份的一种象征,而不同朝代的印,风格也都不同。“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不仅证明古滇国的存在,还让我们看到古滇国国相印章的模样,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古滇国设置了“滇相”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而滇王得知消息,因兵力较弱,无法进行抵抗,只能立即投降,请置吏入朝。汉武帝获得胜利后,在下诏设立益州郡、赐滇王王印时,并设立了“滇相”,这枚封泥也就代表着,古滇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执政体系,“滇国相印”封泥就是古滇国设立滇相的“实锤”。

三、古滇国是一个成熟的国家

根据资料显示,公元278年,楚国的将领曾率兵去滇池地区,想要征服滇人归顺楚国,却因秦国出手以失败告终,而前去的士兵就留在滇池地区,促进当地的发展。

“滇国相印”封泥的出土,证明古滇国是一个成熟的国家,各项制度比较完善,并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正因如此,“滇国相印”封泥才会成为国家级文物。

“滇国相印”封泥不仅弥补历史文献关于古滇国记载的缺失,更让我们了解到了该国的历史文化。希望在后续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专家们还可以出土更多的珍贵文物,为我们揭开深藏的古滇国的秘密,还是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Hash:7790be24ee39240c76ea72747f1073d208d8511b

声明:此文由 历史小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