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魏县,你了解她吗!

新石器时期

根据边马村东侧仓颉陵遗址发掘考证,早在7000年前,魏县古域已有古人类活动,属仰韶文化区域。

魏古域是黄帝部落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黄帝在今县境为其子昌意置封地,昌意在今边马村筑昌意城。

魏古域为尧帝主要活动地域之一。据《山海经·海外南经》载:“帝尧子丹朱在羛阳聚(今第六店村)西筑一高数十丈,周二百步台式建筑。”后人称为丹朱夜游台,又称仙台,至今留有高2丈、周40步的遗迹

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自冀州始,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治理了壶口、梁山岐山,修整了太原等地区后,就到了衡漳水一带。常水(恒水)、卫水也都随河道流畅了,大陆泽周围土地都可耕作了。

滴水(今漳河)流域是殷商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711~1065年,河亶甲迁都相(今内黄县及魏域南部),后盘庚迁都殷(今安阳),魏均为畿辅之地。

西周

魏域为商后裔武庚封地,后武庚反,周公平定叛乱,魏域改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属卫国。

春秋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魏犨治于魏。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晋伐卫,取魏地(今境内)。

周襄王二十一年(前631),晋齐战于新筑(今境旧魏县南20里)。

周襄王二十六年(前626),晋师围戚(今县境双井一带),旋取之,秋会诸侯于戚城,调还戚地。

周定王四年(前603),黄河由魏境西部改道魏境东南部。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晋灵公率郑曹之师,俘卫国君,取戚60邑。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齐、鲁、卫、鲜虞之师共伐晋,攻占晋的棘蒲城(今县治南)。

(战国)

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魏文侯都魏,建都魏县。

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楚伐魏,取棘蒲地。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赵袭魏之河北,烧棘蒲。

周显王十一年(前358),赵成侯与魏惠王遇于葛筑(在今城西南20里)。

周显王三十四年(前335),苏秦在洹水(今旧魏县村)主持魏、赵、韩、齐、燕、楚六国王侯结洹水之盟,杀白马为誓,共抗秦国

卫河秋汛

李养正(明·邑人)

水势重重四面围,

西风吹冷钓鱼矶。

鸣榔转入芦花去,

惊起鸬鹚一队飞。

魏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气候总体较好,适合农作物、蔬菜生长和林果种植。

魏县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充沛,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季节分布为春季最多,夏季最少,冬季略多于春季。通过对2003~2006年气象要素统计,日照时数为1855~2373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3.7℃,历年为13.5℃,年极端最高期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魏县1978年6月30日最高气温41.1℃,1972年1月26日最低气温-19.8℃),无霜期210天左右,魏县年平均风速2~4米/秒,季节风速分布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秋季最小,常年出现南风的频率最多。

降水量为333.8~746.2mm,历年为525.2mm,常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时段分布也不均匀,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75%,冬季降水量最少,秋季稍多于春季。魏县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旱、涝、大风、冰雹、高温、干热风、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每年平均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出现,其中以旱涝最多,其次如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

●卫河风光

魏县全境分布着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其厚度大约在500米~600米,大部分是河流冲积、洪积沉积物。底板埋深在20米~70米之间,岩性为粉、细中砂,局部粗砾砂,岩性特征以灰黄、褐黄色砂黏土及砂黏土夹砂层为主,另有黑色淤泥质粘性土夹粉细砂层,结构疏松。底板埋深70米~200米之间,岩性以粗砂为主,局部砾砂。岩性特征为灰黄、棕黄色或棕袍色砂黏土及粘砂土夹砂层粘性土,具黄土状结构。埋深在200米~420米,为冲积、洪积沉积物。岩性特征上段为锈黄红色棕褐色粘性土夹灰黄色砂层土层,内见长石及钙质小白点,具有黄土状碎块结构;下段为棕红棕褐色粘性土夹砂层。埋深在420米~600米,是冲积湖积与冰水沉积物。岩性特征为红色、紫色、紫灰色或灰绿色黏土及砂黏土夹砂层,黏土细膩,有灰白条纹和斑点

长安大道

第三纪地层隐伏于600米以下,沉积厚度有5000多米。魏县地层处于临漳—魏县—大名大断裂带,该断裂带从安阳—邯郸邢台大断裂,在磁县分出,经临漳—魏县往东向大名延伸,系华夏结构体系中第二巨型沉降带的一部分。

●梨乡春天

全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开阔平缓,海拔高度在45.5米~58.5米之间,高低相差仅13米,地面坡降为1/2300。主要地貌类型为:故道缓岗、漳卫河滩地、缓斜平地、河间洼地。

●麦田翻浪

故道缓岗为漳河故道自然堤,一般高出地面0.5米~2米,沿县内5条明显的漳河故道从西向东延伸,面积约0.67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7.8%;漳卫河滩地分布在漳河、卫河防洪堤内,共约0.64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2%;缓斜平地分布在缓岗与河间洼地之间的开阔地带,全县大部分属于这类地区,面积共约4.75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71%;河间洼地分布在故道之间,地面比周围低0.5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德政、沙口集以北,安张庄、大庄以南及薛庄—双井—大马村和张二庄—大严屯、紫岗一带,面积约1.33万公顷,占全县耕地的15%。(薛超)

编辑:杨新连 王德峰 申晓瑜

审核:茜秀臣

Hash:0f5fd79ae4c0ec842465826b6d4f0afe674cbb36

声明:此文由 微观魏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