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百家村,最是人间烟火下的市井情怀。

早在一两年前便知晓了百家村,但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去过!去得最多的地方,一是旁边的中山公园,一是旁边的厦门植物园,十次中可能七次到植物园,两次到中山公园,一次在村子对面等人吃饭,然而从来没有真正进过村。渐渐,百家村就像一颗情怀的种子落在了某处,等着人来寻找。

初次见面,

先从街道开始。

百家村有多大?七十多岁的别墅主人黄老,手舞足蹈,认为百家村很大,大到他双手都指不完。但是沿着主要街道逛下来,不吃不喝,撑死两个小时行程。待半天刚好,要是待一天,没有三五朋友,没有兴趣活动,头上绝对会长草。所以,对于一个村落,不妨说其大小适中。

百家村那几条主要的街道所围起来的区域,形状就像个椭圆的鸭蛋。我们一行人从中间的深田路开始,把这颗鸭蛋破成了两半。早晨到时,深田路两边摆有不少的摊贩,从蔬菜水果,到衣服老花镜,花样甚多。光顾的客人嘛,不多也不少,都是附近的居民,举手投足间,总有一种不紧不慢的市井气息。

当然如果你的脚步有力,也可以去转转楼道中错综复杂的小巷子,遇见的可能有小狗和小猫、撒娇的小孩、谈天搓麻将的阿公阿婆们、形色匆匆的上班族,甚至打理精致的迷你小花园!不似玻璃楼中的静悄悄,有厚度的人情味道在这里随处可见。我们走在路上时,一位老阿伯拦下我们,说习大大住过这里的国强小区,一定要我们去瞧瞧,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相谈甚欢,

我们在聊菜市场。

村中最热闹的地方,要属菜市场;村中最有市井味道的地方,也属菜市场。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当然没有人敢怠慢。认真对待起来,便用了真感情,市井人情说的就是这个。

习惯了冷冰冰的大超市,到这样的传统菜市场一逛,恐怕三观都要重新树立了。你得会挑,从一堆新鲜蔬果中,挑选最新鲜那一个;你得会砍价,发现从20元到15元的转变,往往比中彩票还开心。

大超市在简单化你的购买方式,而百家村的菜市场则从各个侧面填充购买的内容,毕竟买把上海青都能和老板聊上几分钟。百家村的菜市场,除了海鲜略少了点,其他完全不输八市,一样又长有大,纵横交错,简直迷宫般。

感情升华,

去老别墅里坐坐。

百家村其实也是一个多元文化混合的地方,看这里的建筑便一目了然。有随处可见的五六层高的公寓楼,也有风格多样的老别墅。别墅的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彼时百家村的繁华程度。现在别墅的繁荣不再,倒是成了百家村文化的一种载体。

深田路上的别墅最多,从中山公园对面进,首先会遇见厦门日报的旧址,独特的造型设计让我们这群新世纪青年眼前一亮。日报旧址的对面是一栋侨墅,南洋风格和厦门本土风格结合,我们去时,别墅主人还在二楼观望楼下的早市。再往前又是一栋侨墅,深田路和中兴路的交接处,也有一栋红砖别墅。从进来到出去,距离不到500米。

有幸我们遇见黄老,得以进老别墅一看究竟。黄老是印尼华侨,这栋侨墅是他们1951年回国时买的。窗户上的彩色玻璃是从比利时进口的,石材水泥也都是进口货。进门右侧原来还有大型假山,后来因为旁边新建公寓楼就拆掉了。客厅大门上方的大型石材是用人工吊上去的,当时没有吊车,可谓纯人力。

别墅布局讲究且蕴含风水,有大厅、后厅、小院子、顶院、水井、平台等。别墅主楼旁设有一道火厨,也称金纸房,火厨内设厨房、佣人房等。别墅前院后院各挖掘了水井,水井很深,多年前屋主一家都吃井水,甚至还把食物吊着放到井里当冰箱冷藏,相当有趣!

温情告别,

小吃美食得吃饱。

百家村自然少不了小吃美食,姜母鸭盐水鸭、大肠血等,开在路边上的小吃店,对面就是大别墅。菜市场出来,洋楼底下的百家村饼铺,做凤梨酥,也做馅饼,酥香饼美,价格嘛,比中山路卖给游客的伴手礼便宜了几条街!

吃在百家村,还有一个市井美食。不少人唤其公厕美食,含义其实就是开在公厕附近的小吃,当然公厕得相当干净。代表得属深田公厕,旁边偶尔有芒果蘸酱油,往前走,那家阿牛章鱼不容小觑。

百家村,一座城市中的村落,落在城市的中心,不同于人山人海的曾厝垵,不同于打上标签的沙坡尾,甚至和真正的乡村差了个十万八千里,也区别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城中村,但是在这里能找到一种让人觉得在过小日子的安心,也许这种安心,正好是厦门城市快速发展对村落的一种善意!习惯了高楼大厦的你,不妨抽个半天,拐进百家村看看!

你心中还私藏了哪些城市角落,不妨留言告诉好料菌!

Hash:ac18e7bf991687f879c2801a6b3a08e6749f5b50

声明:此文由 厦门好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