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元贞走了1400年,这座苏州古刹适合躲清静

东山上三藏梵音乐团 - 仓央嘉措情歌-东山上

在秋末冬初,已寒末冷的时候

太湖中那个叫洞庭东山的半岛

诸多色彩也同时如约而至

古镇披上了一件斑斓的外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首古诗

把南朝佛事的兴盛景象展现在了后代世人面前

紫金庵,相传也初建于南朝梁陈间

紫金庵,又称金庵寺,位于苏州西南郊东山镇以西,梁陈时期,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至今已有1400的多年历史

主要建筑虽仅为一殿一堂,但它因有南宋民间雕塑名手雷潮夫妇塑的“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罗汉像而声名远扬。大殿左右两壁十六尊泥塑彩绘罗汉像,相传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作品,姿态生动、容貌各异,是我国雕塑史上非常杰出的作品。

紫金庵16尊彩塑罗汉姿态生动,容貌各异,相传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作品,堪称古代雕塑艺术精华。有的在凝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讪笑,有的在愁思,维妙维肖。雕塑者虽然塑的是佛国罗汉,但充满世态人情,俨然生活在人间。

殿内“慧眼”“华盖”“经盖”被称为“紫金三宝”而著称于世,800 多年前的工匠将写实与传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12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准。

大殿三尊如来佛,形制古朴,在同类塑像中所少见。观音像神情安详庄严,有唐塑“吴带当风”之貌。殿内“慧眼”“华盖”“经盖”被称为“紫金三宝”而著称于世。罗汉堂后面的净因堂全用楠木建成。

紫金庵创建于梁陈,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唐玄宗时修复殿宇,装金佛像,宋、元、明三朝屡建屡毁。清乾隆十一年,住持僧道宏创建罗汉堂正殿、净因堂, 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前庵后宅”小型佛教建筑群,一直保存至今。

罗汉堂后面的净因堂全用楠木建成,今已辟为吴县文物陈列室。殿旁有‘净因堂”,“听松堂”,“白云居”等,临窗而坐可听松涛之声,文人来此品茗赏景,多有题咏。

本文信息来源:古早的建筑、乐艺会、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请以实际情况为主。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转载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新闻资讯之目的,未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原作者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稿!

Hash:1d50e943a5566837949b1e3efbe12a7d444820ec

声明:此文由 搜狐城市-苏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