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乐清这些历经风霜的历史遗迹,你去过几个?

乐清山水形胜、人杰地灵,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的千年古邑。境内文化古迹众多,是乐清历史发展、城市变迁不可复制的地标实证。

最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的一期乐清·民生地图《知否知否,承载乐清记忆的是这些文保单位!》刷爆朋友圈,也让更多人对乐清的各级文保单位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了以天地图作底图的这张民生地图,乐清文保单位可一次“逛”个够。

本次地图收录乐清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注: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乐清碉楼”分布在10个乡镇,“乐清古桥群”分布在4个乡镇(街道)),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7个。

1

一、南閤牌楼群

南閤牌楼群位于仙溪镇南閤村。牌楼群原有七座,现存五座,自南往北依次为“会魁”“尚书”“方伯”“恩光”“世进士”,在一条由卵石铺砌成图案的直街上一字排开,层层递进,气势不凡,动人心弦。五座牌楼的结构形制大致相同,皆为单开间三楼悬山顶,进深分心用六柱,除基座和主柱石构外,其余全部木构,柱间联以额枋,中悬红底金字匾。梁架斗栱结构,组成三楼,明楼悬中遮盖次楼,屋面阴阳合瓦,脊饰鸱吻。 后代历经修葺,但主体部分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位置:仙溪镇南閤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章九思故居、章纶故居、章玄应墓尚书第台门、举人第等

二、高氏家族墓地

高友玑墓

高氏家族墓地位于北白象镇高岙山西麓。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高守祥墓、高乃闾墓、高乃羡墓、高梅月墓、高兰室墓、高友玑墓组成。尤为高友玑墓最为考究,高友玑墓坐东朝西,上下设五坛,顶坛正中由三座四柱三楼组合而成的神位牌楼作为主体建筑。两侧对称设立神库、神橱、照壁、翁仲(文臣)、碑亭、华表以及石像生。 整个建筑群均用青石雕凿而成,不仅做工精致、典雅、肃静、蔚为大观,而且形制特殊,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其家族墓葬制度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高兰室墓

位置:北白象镇高岙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丁氏宫、龟山寺观音堂、青海堂、永乐禅寺、颜圣候王等

三、东塔

东塔位于乐成街道东门村东皋山。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九牛山古塔遭雷毁,邑令葛逢迁建于此。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县令赵彦晖、袁采续建。塔高约18米,系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须弥座。每层平座为平砖叠涩。八角倚柱,方形槏柱,明间设壸门,次间雕佛像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斗拱四铺作。葫芦形塔顶,塔砖上舍钱题记多处。东塔云烟为“箫台八景”之一。

位置:乐成街道东门村东皋山

年代:宋

周边景点:东塔公园、徐可楼宅、青峰宫、玉虚堂、龙眼寺、双雁公园

四、真如寺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内。唐文德元年(888)僧肇法师建。但从形制判断,建造年代为五代至宋。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结合中国木构建筑特点建造。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西乡,遭严重破坏,仅存四座。1999年经省文物局批准按原样修复。现石塔共七座,青石结构,南北一字排列。七座塔形制相同,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刹葫芦形须弥座覆钵式,塔高5.16米,基台平面作六角形,束腰雕狮兽。正面开辟一扇如意壸门,塔内莲花台上供佛像一尊。塔身上为单檐飞翘,塔顶圆形,覆盆上设六角形梁架。 该石塔雕刻精致,造型美观。

位置: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内

年代:宋

周边景点:天宵宫、梵音堂、文昌阁日军第三次侵占温州日军银行旧址、吴熙周故居等

2

一、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位于淡溪镇梅岙村。墓依山而建,坐椅式,坐北朝南,坛坎踏步及围墙均由块石垒砌,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从梅岙村后山脚处上岭,为神道门旧址,墓道长约100米,中途建有坟庵屋三间,中塑王十朋像。墓分五坛。下坛左右原有碑亭,现仅存亭基,原《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二方,分立左右,系汪应辰撰文,张拭书丹,朱熹题盖,加上墓主人,故又称“四贤碑”,“文革”时被毁,1982年按原碑文刻制重立。二坛中设金水池,三、四、五坛有石像生残件7件。五坛后为墓穴坛。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宋乐清左原后垟(今淡溪镇梅溪村)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中进士第一名。累官太子詹事,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著有《梅溪集》等。

位置:淡溪镇梅岙村牛塘山南

年代:宋

周边景点:梅氏大宗、梅缘阁、状元坊、王十朋故里旅游区等

二、万桥

万桥位于天成街道万桥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邑绅万规竭家资并率邑人购石造作,八年(1093)竣工”,为木石混合结构。明蒲岐所千户魏迪倡议重建,于正统六年(1441)完工。为六墩五孔石拱桥,长57.82米,石色绀红。该桥为我市最大石拱桥,建造技术高超,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天成街道万三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王氏大宗、进宝寺、三官堂、长青楼、马良公园、太阳宫

三、乐清碉楼

乐清碉楼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是融民居与防御工事为一体的近代建筑,主要是为了防范海匪而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如平面布局小巧别致,综合运用中西建筑技法,在居住功能外,重点突出军事防御功能。

当时战乱频繁,乐清沿海海匪活动猖獗,除劫掠航海商旅外,不时登陆上岸打劫家舍,沿海人民不堪其苦。鉴于乐清沿海海匪患纷繁严重,为了保家卫村,沿海人民被迫奋起自卫,白天各村设有岗哨防范海匪,夜间村村设更夫打更巡逻,设警防寇,沿海富有人家,纷纷筑起炮楼、备枪弹,监视和反击海匪侵扰。

(下滑查看更多图片)

四、乐清古桥群

山海之城的乐清,在纵横交错的河流之上,横跨着众多的古桥梁,它们或古朴,或端庄,或美观。据清道光《乐清县志》记载,共有271座,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群有4处。分别为赵镇桥、合湖桥、慈济桥瑶溪桥,它们跨越着宋、明、清的历史,直到如今。

(下滑查看更多图片)

3

一、法华禅寺包括石刻佛像

法华禅寺及石刻造像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上岙嵩山南面山谷中。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建,坐北朝南,现存三进合院式建筑。前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大雄宝殿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梁架抬梁式,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厢楼,后院庭院东西设耳房,院内唐代古井保存较好。1983年公布为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虹桥南岳嵩山南坳

年代:唐-民国

周边景点:信岙公园、圣母宫法华寺狮子山陵园等

二、文虹桥

文虹桥位于乐成街道西门村。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邑令胡良臣建,故又名胡公桥。系三孔石拱桥,净跨34米。东西走向,跨西运河。桥面铺砌别具匠心,中间阔4.37米,向两端呈喇叭形展开。每孔桥面为平台,期间有石阶相联,两旁置垂带。

文虹桥是乐清市区内现存历史最悠久,建造工艺最高的一座石拱桥。

位置:乐成街道西门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东塔公园、石佛寺、五峰阁、徐氏大宗、双雁公园等

三、1926年中共乐清支部旧址

1926中共乐清支部旧址位于翁垟街道曙光村。系四合院的东厢房,坐西朝东,木结构,四间二层,保存完整。1992年公布为乐清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26年秋,温独支派共产党员林去病、钱国安、林立来乐清,由林去病负责开展工作。林去病在地团任盐廒司称,钱国安和林立在白石、柳市找到职业以资掩护。林去病在长春楼创办平民夜校,借此组织农盐民协会。同年冬,钱国安、林立等在长春楼召开党的临时组织会议,成立中共乐清支部,并选林去病为支部书记,是乐清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位置:翁垟街道曙光村

年代:1926年

周边景点:长青禅寺、镇安宫、三宅公园、南氏祠堂、阮氏祖陵等

四、戴福墓

戴福墓位于磐石镇重石村四房山。墓依山势而筑,扶椅式,坐西朝东,条石砌筑五坛,面宽10.8米,进深40.09米。一坛中轴线两侧依次相向排列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中间前立墓碑一通,高2.53米,宽1.02米,墓碑为明代章纶撰文。

戴福(1387-1454),字天赐,祖籍常州江阴,明天顺年间任磐石卫都指挥使。为唐左丞相戴胄之后。

位置:磐石镇重石村

年代:明

周边景点:天宵宫、梵音寺文昌阁、真如寺石塔、侵华日军第55旅团司令部旧址等

End

主办单位:乐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制单位: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期素材来源:乐清市文物管理所

图片由林时友、周开阳拍摄

来源:乐清住建、乐清日报全媒体

Hash:ae03d5980bd36324127b4863b2e589ca69c22e21

声明:此文由 乐清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