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山的传说洪寺与洪恩寺

房山城关街道有个村叫做洪寺,笔者很小的时候在附近生活过,当时就在想洪寺为什么要叫洪寺,很奇怪的名字,是因为旁边的山顶庙(现已更名为卧虎山森林公园)还是其它的原因,直到近几年看的书多了,才突然发现洪寺原来真的有一座寺‘洪恩寺’

这只是故事,但是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两点,1,房山曾经有一座寺叫洪恩寺;2,清朝的时候洪恩寺还是存在的。

历史上有没有关于洪恩寺的记载呢,有;清朝时有文人李纯庵写了一本书《大椿厂随笔》,根据这本书所写洪恩寺在房山西北五里的塔洼村北,原名曰“龙溪寺”。北魏时建,规模壮丽,著于北方。唐开元时重修,改名“洪恩寺”(俗叫红门寺)。

寺院坐北向南,依山临水,林木茂盛,风景幽胜。四面阜岗环绕,矗立着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星罗棋布,万态千姿。或如巨人矗立,或如武士执戈。五官清晰,神情毕肖。或如大鹏展翅,或如猛虎跃涧,或如馒首排列,或如危岩欲壑。诡状谲形,笔难尽述,构成一个天然的怪石园林。

寺院红墙环绕,分作内外两层,结构周密严整。共有大殿三层,各附配殿。大理石砌成的正门,高大坚固。重檐飞脊,雕琢精工。横额上刻着隶书:敕建洪恩寺,五个大字。体势雄浑,谨严,深得蔡邑石经笔法。

寺门外列着巨大的青石狮子一对,站在高约二米的两层长方形花岗石台上,四足落地,面目狰狞,凶猛生动,和后边的身子半卧、笑容可掬的造型完全不同。二狮的前左腿,已经折断,存有修补的痕迹。经过考证,确是北魏初建寺时的遗物。还有青石的旗杆础石,大理石的下马石各一对。左右古槐各四株,老干挺拔苍劲,枝叶茂盛,树龄约有千年。进门两边,钟鼓二楼耸峙。鼓已败坏,钟为铜质,造形古朴,为“大元大德元年秋九月吉日”所铸。前殿用绿色琉璃瓦盖顶,七脊重楼,鸱吻高耸。门上悬有隶书木匾,文曰:“法轮常转”。体势与大门的横额相同。大理石神台,云龙旋绕。上坐木质弥勒佛,肥短滑稽。旁列木质四大天王,各高丈余。雄猛威武,出自名手所制。院中有古柏四株。干逾合抱,苍翠可爱。

寺中院宽敞,有古柏八株,凉爽幽静。大雄宝殿建于大理石平台上。周绕雕龙石栏,气象宏伟。重檐飞脊,画栋雕梁,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前有大理石台,上列铁质五供,香鼎高大,分为上下两层。石龙旋绕,精巧玲珑。二层作楼阁形状四面门窗,可以开关。香瓶、烛台各一对,都是“大德五年所造”。殿偕东西,立着大理石碑七座。东边三座,一是“大元大德元年重修大都路房山县洪恩寺碑”,体势雄沉严谨,具有张迁碑神骨。有青石经幢十多个,大半字迹已经剥蚀,模糊难辨,推断也是北魏遗物。大殿门上悬有木匾,隶书文曰“彼岸同登”。中列大理石神台,云龙盘绕,台上有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三尊神像,旁列十八罗汉,都是铜质。铸造精工,庄严奇古,出自高手所为。

东西面的殿壁上,彩绘“如来佛成道图”,每一幅图画的面积大小都不一样,借用画中的山川、树石、祥光、云气随着高低上下,作为界限。构思布局巧妙自然,天衣无缝,别具匠心。画中的仙佛、侍女、金刚、力士,面目表情,衣冠佩饰以及珍禽异兽瑶草仙花,各种水族的形貌、类别,姿态万千,不可名状,五色缤纷,高古生动,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深得吴道千、周笔法,虽无款识,一定是名手所作。尤其名贵的是两边北壁上,各有山水画一幅。东边是“上方探幽图”,西边是“西塔(域)访经图”。对于上方山西峪寺二处的山川形势,寺塔的位置,途径林泉的分布,个个逼真,维妙维肖,烟云浩荡,殿宇玲珑,卉木葱苍,人物高古。

融北宋米家父子(米芾、米友仁)笔法于一炉,而又有所变革。翠滴玉流,山青云一。阴阳晦明,千江万状。独树一帜,别开生面。隶书下款是:“大元大德二年,岁次戊戌,重阳吉月。信士弟子高克恭熏浴敬绘。”体势古拙雄厚,深得汉礼器碑神韵,篆体印痕三枚,一是白文:“高克恭印”。一是朱文“彦敬”。一是椭圆形宋文:“房山居士”。在《访经图》的右下角,还有一篇短跋,文曰:“纵观历代祠庙画壁,多作圣贤神佛,无写山水者。今了□尘上人,欲为山门留念,固请再三,奈予弗工斯道何!不得已,敢摹上方、西域佛教胜境,用答雅谊云耳。房山居士什记,时年五十。”下面有长方形篆体朱文印痕,文曰:“不惑子”。

当时洪恩寺的后院中有古松四株,堆积着太湖石假山,峰峦洞穴,剔透玲珑,传说是金军攻打北宋都城汴梁以后,拆毁“昆岳山”而移来的东西。门上悬着楷书大匾,文曰:“慧海慈航”。用绿色琉璃瓦盖顶,殿内大理石雕龙的神台上,有“多面观音”铜像,铸工精细,面目慈祥。左右共有二十八条膀臂,每臂手中所拿着的法宝,造型精巧,各有名称。依墙分列着高大雕龙的樟木藏经橱,北面四座,东西面各七座,一共十八座,内装善本佛经。香案上摆着小型的钟、鼓、铙、笙、箫等乐器

洪恩寺建有斋宫,当时只能从中院大门的缝里望去,院中蓬蒿没膝,蝮蛇纵横,狐兔跳跃,非常荒凉。大殿门上悬着的“慎终追远”铜匾,和阶前北方的螭首龟蚨大理石碑,都能隐约看见。据寺僧说:“石碑是金世宗大定年间所立”。

在禅房和香积橱里,摆列使用过的两种瓷器。像香炉花瓶,香筒水盂,茶具酒具,盘碗罐缶等物。一种是较为粗糙,带着黑边,并有五个黑点,形如一朵梅花的。一种较为细薄精制的,上面带有山水人物,花卉鸟兽图案。真草隶篆,四体书法和题款印痕,可以辨认出,前者是金人自行制造的,后者是从宋朝抢来的。在题款与印痕内,有着“元丰”、“绍圣”、“建中”、“大观”、“宣和”等宋代年号,乃是真正的宋瓷,可惜多已残破不全。

洪恩寺西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平顶山,山顶是人工凿平的。上面建有大东阁。阁的四周多用花岗石砌成护基。雕龙的大理石栏环绕,中建大理石平台,台上有二层高阁,雕梁画栋,巍峨秀出,十分轩敞。门上悬有木匾,隶书“大东间”三个大字,体势与斋宫横额笔法相同。盖因金人起自东北,踞有中原,取诗经、鲁颂,《闼宫》篇中:“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句义,以作阁名。内有木质接引佛像,高约丈余,仪容庄严,右臂平举微昂,指向前方,表情灵活生动,出自名手所制。阶上有螭首龟蚨的大理石碑,碑身断折仆地,阳面向下,未能阅读碑义。

看到这里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平顶山、山顶庙,历史就是这样的有趣,虽然它已经被深深的淹没,但是并不没有消失,而是等待着你我去发现它的精彩。

Hash:6b828a61c89851e08b0fcae58c335053856863aa

声明:此文由 房山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