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影三郎古墓:缘何有四座却只能看到三座?传说哪个更接近真实

蠡县隶属河北保定市,位于京、津、石三角腹地,地处保定、沧州衡水三市的交界处。充满传奇色彩、至今仍然不知墓主人是谁的影三郎古墓群就位于这座小县城城北 4 公里处的郑村乡郑村村北。为什么叫“影三郎”呢?据清代蠡县县志记载,之处以叫“影三郎”,是因为“近看四陵相依,远观惟见其三,故名影三郎”——原来,这里一共有四座土丘大墓,站在任何一个墓上望去,四个墓分明眼前;但如果站在远处任何一个地方望去,却只能看到三座大墓。

影三郎古墓群现状

从保定市出发,行车四、五十公里的距离,在蠡县城北、孝义河畔(虽然干涸了),郑村北侧约一公里的一片空旷麦田地里,一处古墓群便跃然眼前了。田埂边,两块散落的石条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目光……看起来这原本好像应该一个整体,不知什么原因现在被一分为二;裸露部分未见雕刻痕迹。也无力翻动它了,继续保持它的神秘吧!

神往已久的影三郎古墓群就在眼前了!心里不免有一丝的激动和忐忑——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站在远处向古墓群望去,通过小树林,还真的只能看到三座大土丘;继续前行,先走向立有省文保单位牌子的大土丘——这块水泥的牌子立于1982年,二、三十年的光景,已经破损、凋落得不成样子,似乎还不如这些千百年来的大墓健壮、完整。顺着已经被游人踏的光亮的小路登到墓顶,放眼望去,另外三座大土丘就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连同自己脚下这座,四座大墓就真切地出现在视野里了。

脚下这座墓最高了,封土足足有6米高,整个面积约有1400多平方米;左前方那座大墓封土有5米高,面积约有 2300多平方米;右前方最近这座大墓封土约有四、五米高,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右前方稍远那座大墓封土高约 5 米,面积约有500平方米。四个大墓一个居中,另外三个以中间墓为中,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中间墓的一侧散落着一块石构件,近距离观瞧,好像是一个碑座……但四寻无碑身存在;墓的正前方有小庙一座,庙前刻有“香炉不断千年火、仙家灵应救众生”的对联;内有“三山仙家之位”竖纸;庙前置有香炉。看小径、香灰、纸屑等痕迹,可以推断平时来此凭吊、上香的人一定不少。

据当地人介绍,影三郎主墓群四周约80米的距离之外,早先时候还分别置有四座小的墓群。经过时间的侵蚀,如今西、北、南三面小墓群已无迹可寻,只有东侧还留有一个长方形的高台,高度只有主墓群的一半,长底大约在10多米、宽度不到3米的样子。荒草掩映下已难见其原本模样。据推断,应该是大墓主人的下人、随从、亲属等人员。2001年的时候,有盗墓者在这里挖出过一座砖室墓……后经证实,确认此墓早年已被盗过多次。

影三郎古墓群过去的样子

影三郎古墓群是蠡县古八景之一,名曰“古陵相隐”。从古人的一首诗中可以看出古墓群当年的样子:“翁仲累累纵复横,任交日月照分明。松阴满地迷三冢,草色连天锁四茔。寂寂衣冠存马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萧萧风雨听狐鸣。郑村莫是汤阴里,万古无人说姓名。”

从此诗中可以得知,早先的时候,这里威严肃穆,仪式感十足,墓前摆有石翁仲;周边都是葱郁的苍松翠柏,有风吹来,松涛阵阵;风雨之夜,偶尔还能传来狐狸的鸣叫声。可谓景美、树绿、墓疑、狐多……以至于成为当地的一道景观!

影三郎古墓群墓主人的种种传说

传说一:影三郎古墓是春秋时代齐相晏婴之墓。

墓主人姓晏(或是发“晏”音)——这是蠡县郑村当地比较盛行的说法。后来又把这个姓晏的人具体到一个名人——晏婴(下图左立者)。而现实中,我们知道的晏婴墓除此以外,其他有详细遗存和记载的至少还有两处,一处是在山东临淄齐都镇永顺村,整个墓高约为11米,南北长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43米;另一处是在河南滑县焦虎乡晏口村,它的长、宽、高长度分别约13.5米、12.5米、1.1米——与影三郎墓的共同特点是:体量大!那么这三处古墓,孰真孰假的考证必将又成为一个考古课题。

传说二:影三郎墓是汉桓帝刘志父亲刘翼之墓。

蠡县籍著名国画家、收藏家黄胄老先生就曾有此一说。影三郎四墓葬式不像不同辈分的人埋在一起,却更像团团围坐的朋友——“大哥坐中间,三个弟弟围一圈。”传说当时刘翼与霍、王、赵姓结为异性兄弟。他们结拜时曾对天盟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离不弃,世代相帮”!生前结庐为邻,死后合葬一处。

后来刘志(见下图)在此发迹,成为东汉桓帝,其父刘翼被封为蠡吾侯。葬在此地的霍家后人保汉立功,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封为冠军侯;其弟霍光,辅助佐武、昭、宣三帝,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封为食邑二万户的博陆侯。葬在此地的王姓后人蠡吾王商(字子威)是汉宣帝刘询的表弟,袭爵乐昌侯,官拜侍中、光禄大夫、右将军、右丞相,是西汉名臣。葬在此地的赵家后代蠡吾赵光汉(字子都)是宣帝时任京兆尹,为官清正廉明,断案如神,不畏权贵,“豪猾敛迹,名震匈奴。”

传说三:影三郎墓是汉桓帝刘志生母偃氏之墓。

公元147年刘志得梁冀提携,登基做了皇帝。追谥生父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皇陵号为博陵。生母晏氏在博陵守制,封为博园贵人。梁太后去世后,晏贵人还在世。桓帝仰报慈恩,追尊她为孝崇皇太后,住室号为永乐宫,设置太府、少府等官。晏贵人逝世后,葬于博陵附近。博陵在蠡县城东北三里处,明末还有遗迹,离影三郎约五、六华里。古时“偃”与“晏”同音同义——既然当地一直盛传墓主姓“晏”,偃氏生活地区又在此地,那么这位姓“晏”或“偃”的人很可能就是刘志生母偃氏。

传说四:影三郎墓不是墓,是放牛娃张三郎飞升成仙留下的遗址。

传说五:影三郎墓是土丘而不是墓,是东汉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脱鞋倒土而成的子四个大土堆……

影三郎古墓群狐仙相关故事传说

在当地,影三郎古墓一直有着狐仙的传说,一是说这里的狐仙爱和人开玩笑,比如“鬼撞墙”——就是晚上走夜路路过那里的时候,有时怎么也走不出来,总在那不停地转。当地一位朋友的姥爷据说就经历了这样一次过程,他年轻的时候出去做工,晚上回来路过那里,转了一宿也没走出来——天亮的时候发现墓地周围都是自己走夜路时留下的脚印。

另一种传说就是狐仙也爱做好事儿,经常给周边的人以帮助。早先的时候大家都很穷,谁家遇到婚丧嫁娶时用的桌子、凳子,锅、碗、盆、瓢都要到处借,有时候实在凑不齐,就到影三郎墓地找狐仙借。头一天在影三郎墓前摆上供品、烧香,然后表明身份、说明原因,说好何时归还……第二天再去,所需物品就摆在墓前了。用完后一定按约定的时间按时、如数归还。后来人们渐渐就开始借了不还,以至于再借也不灵了……

当然,狐仙并不存在,这其中的种种神秘和猜测,完全是因为对古墓的不了解和那份好奇心。古墓上不同年代的盗洞,是后人对它的一种不敬和贪婪……好在,现在古墓的四周都设置了监控设备,希望藉此可以暂时挡住盗墓者的脚步——但这一定不是最万全的保护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表达了这样的意愿:尽早发掘影三郎古墓群,找出真正的墓主人,还历史一个真实;也给蠡县旅游业提供一个契机,摆脱该县至今没有一处象样旅游区的窘境。

各位小伙伴,有关影三郎古墓群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对它的保护和发掘,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互动。

想了解更多精彩旅游内容,敬请搜索、关注“高兴旅游吧”!

Hash:4f98d07340333ea45aae0a6f54bd3421b561b4f4

声明:此文由 高兴旅游吧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