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村庄让一位日本学者了解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小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名誉教授村田忠禧是研究中国问题的资深学者。近日,村田忠禧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说,一座村庄的变化让他了解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现在西方是时候改变思路,思考创建一条全球共赢、共同富裕道路了。

村田忠禧:“现在是时候西方社会改变思路,思考创建一条全球共赢、共同富裕的道路了。”

“这个村庄让我了解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

1946年,村田忠禧出生在神奈川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65年,他考入东京大学文学部,出于对日本古代史的兴趣,他选修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目的是为了读懂古文献。

1971年12月,首次到访中国的村田前往河北省的贫困山村沙石峪村考察。他用相机记录下他所看到的沙石峪村。

时任沙石峪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带领到访的日本客人考察村庄(村田忠禧摄于1971年12月)

1971年,沙石峪村石碑上刻有“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 几个大字 (村田忠禧摄)

1971年的沙石峪村村民 (村田忠禧摄)

50年前,沙石峪村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村民们在第一代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肩挑臂挎,从石头缝里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创建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共造优质梯田33公顷。

村田至今还珍藏着当时他和沙石峪村支书张贵顺以及村民们的合影,还有矗立在村里的那块刻着“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的石碑的照片。然而,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村民们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

现在的沙石峪村葡萄梯田(孙博 摄)

游客在沙石峪村采摘葡萄(孙博 摄)

在乡亲们开石填涧、担土造田的不懈努力下,沙石峪昔日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已是漫山苍翠,葡萄栽培获得成功,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村田说,这个村子在半个世纪里发生的变化,成为他研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的真实样本。沙石峪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为全球消除贫困问题而进行的踏踏实实的成功实践。村田认为,党组织健康活跃,村民们对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念,这在沙石峪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法宝”

1985年3月,村田忠禧(右三)与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韩树英(左三)在中共一大会址前的合影。村田忠禧说:“能和很多优秀的中国学者相识相交,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冷战结束后,苏联以及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中纷纷改旗易帜,而中国共产党直到今天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村田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依靠人民”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总保持从实际出发,站在挑战的最前沿,从人民的角度找到问题所在,并致力于解决问题。虽然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课题,但中国共产党都能很好地做好应对,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依靠人民’”。

村田说,改革开放40多年后,中国人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不再为衣食住行担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行动也日益多元,如何在新时期建设好法制社会,带领中国继续前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他说:“在中国,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人民为了共同富裕,为了全社会、全人类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世界没有哪个党比中国共产党更重视教育,中国共产党内有着最优秀的人才储备。”

“现在西方社会是时候改变思路,思考创建一条全球共赢、共同富裕的道路了。”

村田认为,中国共产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内陆、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理念具有非凡的智慧。

村田说,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无论是在党的自身建设还是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日趋成熟,对外则积极开放,与世界分享成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并不认为自身富起来就万事大吉了,而是主张各国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共同富裕的国际社会。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各种场合都明确表示,要继续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村田强调:“现在西方社会是时候改变思路,思考创建一条全球共赢、共同富裕的道路了。”

Hash:2f9a9c6de0addb5ef17f173cea3a1bef32a944e2

声明:此文由 国际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