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水南端之千年水道流余韵...

郁南县,是广东云浮市下辖县,因地处郁水之南而得名,自西汉年间设端溪县后,其建城史已达两千余年,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那么,郁南县都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底蕴呢?这座古城到底有着怎样的兴衰史呢?

第一章:千年水道流余韵

南江,又名泷江、罗定江,古称端溪、泷水、晋康水,是发源于信宜而穿插于罗定、郁南二城的江流,同时也是罗定、郁南的母亲河。郁南的历史就像那南江水道一样,源远流长、奔流不息,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历经千年洗礼,至今韵味无穷。

位于南江之滨的河口镇和都村,是磨刀山遗址所在地,村内磨刀山上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距今约有五十万年至八十万年的历史,是目前广东省境内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填补了岭南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痕迹的空白。据了解,磨刀山遗址出土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达数百件,石器形式丰富,包括手镐、手斧等,数量以手镐为最,其次为砍砸器、刮削器;这批石器的出土,为今人展现了一道来自远古的文明曙光。据了解,使用这批石器的先民多活动于今罗定、郁南两地交界的南江流域,由于这些先民是目前广东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所以被称为“最早的老广”,而古遗址所在的郁南县,也被誉为“南粤之根”。

南江流域不但孕育了远古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百越文明,早在先秦时期,南江流域便是古百越人活动的区域。在南江上游的太平河与罗镜河流域,考古学家发现多处先秦墓葬,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年在罗定太平南门垌发现的战国墓,共出土青铜器一百多件,其中多为礼器与兵器,如铜鼎、铜甬钟、“王”字图象的青铜矛以及人首柱形器等,专家认为,这些青铜器等文物证明先秦时期,百越已经开发南江流域,并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奴隶制诸国。又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罗定罗平背夫山发现的战国墓,共出土青铜器九十多件、陶瓷器一百多件,其中多数也是象征王权的礼器、兵器、仪仗器,如铜鉴、铜矛、铜叉、铜锯、铜镰和陶豆等,也是南江流域作为古百越王国所在地的实物证明。另外,在罗定泗纶分会坑口发现的一处先秦岩画,就是古百越文明的最好见证,岩画中的百越武士庄严肃穆,显示了百越族人威武不屈的精神,令人想起两千多年前百越之君译吁宋带领百越族人抗击秦军的那场悲壮战争。

秦汉以来,南江流域是岭南州县建制最多之地,而且每次建制基本上都与重大历史有关联。秦始皇时,派大将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屠睢一路而来势如破竹,最后在南江口西岸设大本营,深入越人腹地,结果为越人袭击,阵亡于南江流域。之后,任嚣、赵佗平定岭南,又值秦末中原大乱,赵佗并岭南三郡为南越国,自称南越王。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在今粤西地区设端溪县,县治在南江口之北(今德庆地带),该县因南江得名,是粤西地区最早的建制。之后,南江流域还一度有过晋康郡、泷州、泷水县、晋康县等建制,这些建制也都以南江得名,这也足见南江对于罗定、郁南二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有着千年底蕴的古城郁南巍然屹立于南江之滨,近年来,在官方的带动下,郁南县努力挖掘和宣传南江文化,将郁南县打造成南江文化之都、南江文化名城,使得历经千年风雨的南江之魂在这里有了归宿,同时也使南江水道的悠悠余韵传遍岭南大地!

作者:周业锋,整理:郁南最前线

..........................................................................................

Hash:8a01d27c03f6dceb3e1529fef16a2b5d823b3dc5

声明:此文由 郁南最前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